返回首页

 形态与微形貌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3-10 22:39   点击:1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形态与微形貌

金青顶金矿区黄铁矿晶体形态比较复杂,几乎所有m3(3L24L33PC)对称型的单形,聚形都有发现(未见三角三八面体),歪晶、规则和不规则的二连晶、三连晶甚至八连晶也相当常见。具凸面的浑面颗粒和同单形不同晶面指数的聚形亦不乏其例。双山子矿区黄铁绢英岩 207粒黄铁矿统计,虽然晶体习性比较简单({100}和 {210}),形态种类也较少(7种),但单形晶和二、三、四种单形的聚形都有产出,{210}晶面尚有负条纹被发现。因此,乳山金矿田是黄铁矿晶体形态研究的宝库。

表5-2 乳山金矿田各阶段黄铁矿晶体形态

对2590粒黄铁矿的统计表明,乳山金矿共发育6种习性晶体36种形态,{210}为优势晶习,其次为 {100}、{311}。{111}在晚期较发育。

一、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特征

由表5-2可知,早成矿期黄铁矿形态十分复杂,随时间更趋于多样化,各阶段差异较明显:

I-1阶段,以{100}和{210}构成的聚形为主,{210}习性稍强,其他晶体亦均呈{210}和 {100}习性。

I-2阶段:具{100}、{210}、{111}和 {311}四种习性,但形态种类较简单,以{100}+{210}、{100}最发育,其次为 {210}单形。

I-3阶段:晶体习性最全、形态种类最复杂,以{311}习性晶大量出现为特征。

I-4阶段:晶体习性齐全、形态种类不多,以 {110}出现为特征。

晚成矿期黄铁矿形态较简单:Ⅱ-2阶段优势形态为 {100}+{210},{210}和{100}习性晶最发育;Ⅱ-3阶段形态种类大幅度减少,以{111}占绝对优势。

不同阶段黄铁矿的晶形演化见简化双三角图解(图5-1)。由图示可知,早晚两期早阶段{100}习性晶相对较发育,晚阶段{111}相对较发育,中阶段,即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形态最为复杂。从系统发生的角度看,这与远东金矿黄铁矿晶形演化系列(Εвзикοва, 1984)是一致的。

图5-1 乳山金矿不同阶段黄铁矿晶习演化图

Ⅰ-1―黄铁绢英岩化阶段;Ⅰ-2―黄铁矿石英阶段;Ⅰ-3―石英黄铁矿阶段Ⅰ-4―石英菱铁矿阶段;Ⅱ-2―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3―石英绿泥石阶段

二、不同标高黄铁矿形态的变化

本区黄铁矿四种不同习性晶含量在金青顶矿区随深度的变化以{100}最为明显(表5-3),表现了与远东金矿不同的逆向分带,即矿体上部相对富{100},下部相对富{111}。{100}、{210}和{311}习性晶与Au矿化强度有一定关系,―155m,―300m和―500m处富矿段{210}和{311―习性晶含量较高,其间的贫矿段{100}含量较高,{111―晶习在富矿段较发育,但相关性不甚明显。

表5-3 金青顶矿区黄铁矿形态垂向变化

参考EB3HKOBa(1984)计算黄铁矿形态参数XPy公式:XPy=(2Cv+CⅣ)―(Cu+2Cl),对CⅡ和CⅣ涵义作适当修正:CⅡ=含 {100}的聚形含量(%),CⅣ=含 {111}的聚形含量(%),Cl和Cv仍分别为 {100}和 {111}单形含量(%),求得不同标高 XPy值(表5-3),该值随深度增大有增大趋势,也反映了矿体中黄铁矿形态的逆向分带特征。

三、黄铁矿形态填图

综合本区 {100}、{210}、{311}和 {111}四种习性黄铁矿晶体的时空演化特点,给出它们与Au矿化关系的评判得分(分别为―3,+1,+2和0),计算金青顶7个中段11个钻孔各测点的形态填图参数YPy(=―3C(100)+C(210)+2C(31)),编制Ⅱ号矿体黄铁矿形态YPy等值线纵投影图(图5-2),其结果反映了如下规律:

(1)100以上高值区形态明显反映主矿体侧伏方向和富矿段侧伏方向两组构造的控制,其中,―300m处高值区的两组裂隙叠加特征尤为突出。

(2)100以上高值区在NNE侧伏方向约以等间距重复出现,―100m以下三个富矿段与三个高值区大体对应。―700m以下19线附近出现第四高值区,可能预示另一富矿段即将出现。

(3)YPy的本质是四种习性晶体产出多寡的定量化,该图从宏观上,从整体上反映了{311}和 {210}习性与矿化强度的正相关关系以及 {100}习性与矿化强度的反相关关系。

图5-2 金青顶矿区Ⅱ号矿体黄铁矿形态YPy等值线垂直纵投影图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

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朱庄乡,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的黄金矿山之一。矿区以金为主,并伴生有铅、锌等金属元素。

银洞坡金矿区位于桐柏山北麓的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北秦岭构造带之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段。成矿区带属铜柏-大别Ag-Au-Cu-Zn-Mo-Fe-金红石-萤石等成矿亚带。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歪头山组,是一套中浅变质的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其主要岩性为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其次有少量的碳酸盐岩、斜长角闪片岩。依据现在的构造叠置关系,分为上、中、下3部分17个岩性段。上、中、下部各有一个含矿层,中部第二岩性段是银洞坡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各岩性段之间地层皆呈整合接触,岩层中变余微细层理发育,沉积韵律比较清楚。

(2)构造

矿区位于河前庄背斜向北西倾伏部位。背斜是矿区的主体构造,背斜两翼派生的共轭逆冲剪切带、顺层剪切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脆性断裂与矿化关系不密切,有些则对矿体起破坏作用。河前庄背斜为银洞坡金矿区的一级控矿构造,是一个斜歪倾伏背形。其东部仰起撒开,西部倾伏收敛,两翼不对称,呈枢纽波状起伏。背斜枢纽总体产状北西300°左右,倾伏角13°~25°,背斜轴部的低压疏张带是成矿的有利空间。在成矿期为含矿热液充填、交代,形成鞍状矿体。

(3)岩浆岩

银洞坡金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但围山城金银矿带内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其岩性由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岩都有出露,深成岩、浅成岩、喷发岩均很发育。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矿体的空间分布严格受含矿岩系及赋矿构造双重控制,呈鞍状、似层状分布于河前庄(朱庄)背斜的转折端、倾伏端的虚脱部位及两翼的共轭逆冲剪切带中。矿体形态基本和背斜形态一致,随着背斜南东向仰起而撒开,北西向倾伏而收敛。转折端含矿层增厚而膨大,深部随背斜的平缓消失而尖灭,矿体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由于碎裂流动,矿体具膨大缩小、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特征。受构造控制,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上陡下缓,北翼陡南翼缓,在平面、剖面上均呈平行排列,具多层状重叠出现。矿区可划分为东、西两个矿段,东段圈定19个矿体,矿体厚大,规模大;西段主要有51、52号等矿体,矿体厚度薄、规模小、变化大,连续性差。

以51-2矿体(北翼)为例,概述其主要特征如下:

51-2矿体(北翼):赋存于Pt3w23-1,地层中的炭质绢云石英片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矿化连续性很好。矿体分布标高为113.9~-340m,埋深174~530m,控制最大斜深522m,矿体长1165m。中间有“无矿段”。矿体产状:倾向21°~40°,倾角 57°~79°,平均倾角68°。矿体厚0.77~2.05m,平均1.22m。矿体Au品位1.03~5.63g/t,平均品位3.11g/t。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根据铅氧化率可以将矿石划分为氧化矿石(>30%)和混合原生矿石(<30%)两种矿石类型。氧化矿石仅分布于地表很少部分,混合原生矿石分布于196m标高以下。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和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网脉状-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局部有变余层状或条带状构造、蜂窝状构造、晶洞构造和土状及皮壳状构造。

标本名称 层控变质热液金矿石 编号 DB054 形成时代 燕山晚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矿石标本呈灰黑色,局部风化呈褐红色,中细粒结构,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铜蓝、褐铁矿、自然金;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局部可见少量孔雀石。可见褐铁矿化。石英脉发育。矿床Au品位为5.84g/t

成因类型 层控变质热液型 产地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