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矿床勘探阶段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1-11-10 16:03   点击:1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矿床勘探的任务

矿床勘探是在矿点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地应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全面系统地进行勘探和研究,详细查明矿床赋存的地质规律、矿石质量、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矿石的加工技术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最终完成国家下达的矿产储量任务并提交符合矿山企业建设设计要求的地质勘探报告。简单地说,勘探的任务就是查明矿床的质和量,及采、选、冶条件,向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需的矿产资源和地质基础资料。

(二)勘探阶段物化探方法的综合应用

1.物化探方法在矿床勘探阶段的综合应用

(1)结合矿床特点,在某些覆盖较薄的矿体上利用地质、物化探等综合手段,可代替部分地表探矿工程,进行地表矿体圈定。

(2)应用物化探等综合手段与探矿工程密切配合,可研究矿体深部的变化情况。例如在某些条件下可用物化探测定矿体的产状、埋深、延深、规模,指导矿床深部勘探工程布置,提高探矿工程的见矿率与地质效果。可以适当放稀勘探工程间距,节省探矿工程工作量。

(3)利用综合探矿手段,追索圈定深部矿体及寻找盲矿体(指导盲矿体的勘探有某些独到之处,是其他手段无法相比的)。

2.物化探综合方法勘探矿体效果

(1)预测矿体形态,提高设计工程见矿率。TL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主要盲矿体呈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产出。矿体主要由黄铜矿、磁铁矿和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两种矿石类型组成。在勘探初期,根据重力、磁法及电测深资料,配合个别钻孔,反复推断剖面上的矿体截面形态与产状,结合充电法的资料,初步确定了矿体沿走向的长度(图6-1-2)。经钻孔揭露证实,原来以综合方法推断的矿体形态、产状和矿体边界是正确的。物探成果为勘探工程设计与布置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设计钻孔的见矿率,节省了探矿工程的工作量。

图6-1-2 TL山某矿体物探地质综合剖面图

1—含铜矽卡岩;2—铜铁矿;3—花岗闪长岩;4—电测深ρS等值线(Ω·m);5—第一次推断矿体边界;6—第二次推断矿体边界;7—第三次推断矿体边界;8—钻孔;垂直磁化M=0.04×103A/m

(2)预测矿体边界和中心部位,指导探矿工程布置。一般在矿区评价阶段或勘探初期,当探矿工程间距较稀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地确定矿体延伸边界;而利用物探测井方法或化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推断矿体尖灭点和矿体中心,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如安徽某铁矿采用磁测井方法确定矿体边界比地质推断法准确。在该矿区应该根据ZK6测井结果,确定钻孔间距,控制矿体边界;而不应按等间距向南布置钻孔,这样可以节省钻探的工作量。因ZK6所见矿体厚度较大,故地质推断矿体南延较远,地表磁异常估算矿体南延也可达200m;但井中磁测表明矿体主要部分在ZK6钻孔以北,并推算矿体向南延伸小于30m~40m。以后在ZK6钻孔之南120m处布置ZK10钻孔验证,证实果然无矿。据ZK10 钻孔测井资料计算,矿体南端尖灭点距ZK10钻孔94m,与ZK6钻孔的计算结果十分吻合。

又如江苏m山重磁异常区经过化探工作,用专门剖面研究与热液矿化有关元素的分布和其比值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的(TFe-FeO)/(TiO2+V2O5)和TFe/V2O5异常反映了矿体的中心部位,为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和矿体的圈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3.探测深部盲矿与漏矿

井中磁测是探测深部磁性盲矿体的主要方法之一。浅矿在地表引起的异常较大,而深矿则很小。所以,从地面总异常中很难区分出深部异常。磁测井可以深入地下,测出矿体侧旁异常,从而发现深部盲矿或避免漏矿。在勘探初期,对于变化较大的透镜状或囊状矿体,即使按一定网距布钻,也会存在漏矿,井中磁测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如图6-1-3所示,在地面异常中心打了ZK81钻孔,揭露主矿体后,接着布了ZK85与ZK83钻孔控制矿尾,但均未见矿。经过ZK83孔井中磁测后,却获得ΔZ异常,具有“正S形”特征,且梯度很大。ZK85孔测井结果也有同样情况,说明ZK83孔与ZK85孔之间有矿体存在。经ZK85-1孔验证,在350m以下的预定深度打到了厚46m的磁铁矿,将漏掉的矿体找了出来。

图6-1-3 某铁矿体物探地质综合剖面图

(1—ΔZ;2—ΔH;3—ΔT′)模数比例尺7500nT/cm;4—灰岩;5—闪长玢岩;6—磁铁矿体;

7—地质界线

4.研究矿体的产状与延深

图6-1-4 甘肃某矿体物探地质综合剖面图

1—ΔZ;2—ΔT⊥;3—推断磁性矿体断面;4—富矿;5—贫矿

当矿体倾斜较陡,地面物探资料反映不清时,采用井中磁测有助于解决矿体产状和延深问题。例如甘肃某地磁异常中心经ZK1钻孔揭露,深部见到较厚的富矿。由于勘探初期对矿体产状不清,误认为矿体向南倾斜,于是在ZK1孔南侧打了ZK3、ZK7孔,均未见到富矿。通过此两孔井中磁测,表明ΔZ曲线全为负值,并随孔深逐渐变小,范围很宽,而由Za、Ha合成的ΔT⊥在100m以下全部向南发散。这些特征表明矿头离地表近,矿尾延深较大,推测矿体可延深300m,整个矿体是向北倾斜的。为了证实上述推断,在ZK1北侧布了ZK9孔,于200m深处见到富矿厚逾40m,证实此推断是正确的(图6-1-4)。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