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东三省石油储量排名?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1-24 01:07   点击:22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东三省石油储量排名?

黑龙江第一名。最出名的大庆油田在新中国发展到现在的进程中,可以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解决了当时新中国石油的困境。

辽宁第二名。这里有我国第三大油田,其中石油储量达15亿吨,年输送原油1200万吨,为我国石油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资源贡献。

吉林第三名。位于松辽平原的吉林油田是吉林省最大的油田,由扶余和新民两个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和十几个小油田组成。石油总储量达26亿吨,已探明储量10.8亿吨,天然气储量185亿立方米,页岩油储量80亿吨。

黑龙江省第一,辽宁省第二,吉林省第三

二、油页岩含油量?

只要是可以开采且有一定性价比的油母页岩,其含油率起码要在4%以上,所以1吨油母页岩则至少可以产出0.04吨页岩油。位于我国吉林省的桦甸油页岩矿,其含油量平均在20%左右,是我国目前油母页岩资源中含油量最高的优质矿藏之一,每吨油母页岩可以产出0.2吨左右的油页岩。

三、吉林农安油页岩含矿区(解剖区)资源评价

农安油页岩含矿区地处松辽平原,为松辽盆地一部分,位于长春北部,南起小合隆,北至松花江,东起青山口,西至永安,总面积约1800km2。地理坐标:东经124°00'~126°00',北纬44°00'~45°20'。含矿区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一、地质背景

(一)构造特征

松辽盆地构造格架由北部倾没区、东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中央凹陷区、西部斜坡区、西南隆起区组成。整体展示为隆凹相间的形式,盆地内地层倾角缓,0°~12°,仅局部较陡,但不超过30°,盆地内不发育较大的断裂构造。农安油页岩含矿区地处东南隆起区。

(二)地层特征

松辽盆地沉积盖层由中、新生界组成,总厚度可达10000m以上。

1. 上侏罗统白城组(J3b)

该组主要在吉林省西部白城市、洮南镇、平安镇一带有零星分布,为山间盆地沉积。主要岩性为灰绿、灰白色砂岩、砂砾岩、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粉砂岩夹灰色、灰紫色凝灰岩及薄煤层,底部常见有凝灰质砾岩,角度不整合于二叠系之上。

2. 白垩系

下白垩统由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组成。

(1)火石岭组(K1h)。

分布于盆地东南部,是盆地断陷阶段初期沉积的一套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凝灰质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及凝灰质砾岩等,底部角度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

(2)沙河子组(K1sh)。

广泛分布于盆地各断陷内,主要为一套水体相对较深的半深湖―湖沼沉积。岩性以灰黑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夹有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及少量凝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局部不整合接触。

(3)营城组(K1y)。

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发育了一套火山―陆源碎屑含煤沉积建造,主要岩性:下部为安山质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砂岩及灰色砂岩、砂砾岩、灰黑色泥岩夹煤层;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砂岩、粉砂岩和黑色泥岩,含可采煤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由于燕山运动三幕的影响,盆地内部分地区缺失营城组顶部地层。

(4)登娄库组(K1d)。

是断坳转化过渡时期沉积的一套地层,岩性下部以灰白色、杂色砂砾岩为主,夹灰绿色、紫红色泥岩及少量凝灰岩;上部为绿色、灰褐色泥岩与杂色砂砾岩互层。与下伏营城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西部斜坡部分地区缺失部分登娄库组地层。

(5)泉头组(K1q)。

是松辽盆地坳陷期早期阶段的沉积,盆地内以河流相为主,向盆地边缘粒度变粗,按岩性可将该组分为四段:泉一段以紫灰、灰白色砂砾岩与暗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局部夹少量凝灰岩;泉二段以紫红、褐红色泥岩为主,夹紫灰色、灰白色砂岩;泉三段以灰绿、紫灰色粉、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泉四段为灰绿、灰白色粉、细砂岩与紫红、棕红色泥岩互层,顶部常为灰绿色泥岩。泉头组与下伏登娄库组地层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盆地边缘常超覆于不同层位老地层之上。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由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组成。

(6)青山口组(K2qn)。

是松辽盆地沉积范围比较大的一个时期,下部以深湖―半深湖相泥岩、页岩为主,夹油页岩;上部为黑色、深灰色泥岩夹灰色、灰绿色钙质粉砂岩和多层介形虫层。本组向边部粗碎屑增多,与下伏地层泉头组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古生物研究发现在西部斜坡带可能缺失青山口组顶部部分地层,梨树断陷的青山口组顶部也有部分被剥蚀。

(7)姚家组(K2y)。

地层以紫红色、棕红色、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互层为主。盆地中部可见有黑色泥岩,与下伏青山口组地层呈整合―不整合接触。姚家组地层在区内分布较广,但在梨树断陷被剥蚀。

(8)嫩江组(K2n)。

是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层,在北部和东北部已超出现今盆地边界。岩性下部主要为黑色、灰黑色泥岩、页岩,夹油页岩层;上部为灰绿、深灰、棕色泥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嫩江组与下伏姚家组呈整合接触。由于嫩江组时期末燕山运动四幕的影响,在西部斜坡部分地区嫩江组上部被部分剥蚀,德惠断陷和梨树断陷被完全剥蚀。

(9)四方台组(K2s)。

属盆地萎缩期的沉积,其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且沉积中心也已向盆地西移,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以浅湖及河流相为主。其主要岩性是:下部是砖红色含细砾的砂泥岩夹棕灰色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砖红色、紫红色泥岩互层;上部以红色、紫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灰白色细砂岩、泥岩、粉砂岩,与下伏嫩江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10)明水组(K2m)。

比四方台组分布范围更为局限,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和西部,东部普遍缺失。岩性主要为灰绿、灰黑色泥岩与灰、灰绿色砂岩,泥质砂岩交互组成,与下伏四方台组地层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除分布局限外,在西部斜坡和乾安坳陷地区也有部分缺失。

3. 古近系

主要分布于松辽盆地西部,自下而上有依安组、大安组和泰康组三个组。依安组厚度100m,具大型交错层理的细粉砂岩,含植物化石;大安组厚度260m,上部为黄灰―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底部为砂砾层;泰康组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岩性为一套河流相为主的灰绿、黄绿、深灰色泥岩与砂岩、砾岩互层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4. 第四系

沉积非常发育,厚度为10~200m,主要为风成堆积和河湖相沉积。岩性多为黄土状亚黏土、黑色淤泥质亚黏土、砂土、及砂砾层,与下伏古近系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火成岩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上白垩统局部有玄武岩喷发堆积,对矿床无影响。

二、油页岩特征

(一)油页岩物理性质

农安油页岩一般呈灰―灰褐色,灰色条痕,贝壳状断口,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很少呈片状,用刀刮之卷曲,火烧冒烟,并带有浓烈的沥青味。

(二)油页岩工艺性质

农安油页岩含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中等,最高可达12.10%,一般为5%左右。通过低温干馏测试分析的工业指标看,油页岩水分变化范围为1.95%~4.83%,灰分变化范围为77.71%~94.48%,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1.74%~18.43%,发热量变化范围为2.74~10.88MJ/kg(表5-9)。通过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发现油页岩的含油率与灰分、含油率与发热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图5-11、图5-12)。

表5-9 农安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特征一览表

图5-11 油页岩含油率与灰分的关系

图5-12 油页岩含油率与发热量的关系

其中:

1. 含油率与发热量的相关性

(1)农安本区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发热量的相关系数为0.86,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662.88+334.55x

(2)农安外围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发热量的相关系数为0.95,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0.15+172.85x

(3)小合隆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发热量的相关系数为0.79,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184.57+128.41x

(4)登娄库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发热量的相关系数为0.87,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125.91+134.51x

通过含油率与发热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含油率越高发热量越高。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中y代表含油率,x代表发热量。

2. 含油率与灰分的相关性

(1)农安本区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灰分的相关系数为0.86,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91.51-1.37x

(2)农安外围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灰分的相关系数为0.89,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90.57-1.39x

(3)小合隆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灰分的相关系数为0.94,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91.93-1.74x

(4)登娄库油页岩勘查区。

含油率与灰分的相关系数为0.62,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87.52-1.08x

通过含油率与灰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含油率越高灰分产率越低。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中y代表含油率,x代表灰分产率。

(三)油页岩类型及地球化学性质

1. 油页岩成因类型

通过孢粉鉴定分类、透射光―荧光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分析、化学元素分析以及热解参数分析,农安油页岩为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其中腐泥组中主要为腐泥无定形,荧光较弱。油页岩壳质组含量很少,偶见壳质碎屑体及孢粉体;惰性组含量也很少,主要为微量的丝质体。通过H/C原子比以及O/C原子比分析,H/C原子比介于0.65~1.75,O/C原子比介于0.01~0.12。因此,农安油页岩含矿区的油页岩属于原始氢含量高和氧含量低的Ⅰ-Ⅱ型干酪根类型。

2. 油页岩成熟度

油页岩成熟度的确定主要借助了黏土矿物的标志及其油页岩中油页岩热解参数和镜质组反射率。通过X衍射分析鉴定,农安含矿区油页岩黏土矿物中主要为伊利石和蒙脱石,其次为伊蒙混层和高岭石。农安含矿区油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一般为0.5左右,根据有机质演化模式和油气生成阶段,我国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大部分为成岩阶段,相当于黄第藩等(1991)的未成熟阶段。通过热解分析,农安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一般Tmax(℃)<435。因此,油页岩处于成岩作用的未成熟阶段。

3. 油页岩有机化学元素特征

通过有机质元素分析,农安油页岩含矿区C、H、N等元素与油页岩的含油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图5-13、图5-14、图5-15)。

图5-13 油页岩含油率与C的关系

图5-14 油页岩含油率与H的关系

图5-15 油页岩含油率与N的关系

通过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油页岩的含油率与C、H、N元素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含油率与S元素的相关性不太明显(图5-16)。

图5-16 油页岩含油率与S的关系

三、油页岩成矿及分布规律

(一)油页岩赋存特征

1. 油页岩赋存层位

油页岩发育于白垩系的青山口组、嫩江组地层中。青山口组自下而上分为三段,只有青山口一段含油页岩层,为灰黑色泥岩、页岩夹油页岩。嫩江组自下而上分为五段,只有一段、二段的底部发育油页岩(表5-10)。

表5-10 农安油页岩含矿区青山口组、嫩江组地层特征表

2. 油页岩赋存特征

区内油页岩呈层状产出,含矿区内的油页岩埋深(勘查区内7~258m)往盆地中央加大,最大达到2000m左右。青山口组油页岩全区发育,仅在青山口背斜和登娄库背斜勘查到,其他区由于埋藏深,勘查深度浅,所以未勘查到。嫩江组油页岩地层则在青山口背斜和登娄库背斜被剥蚀,两区无嫩江组油页岩。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二段油页岩均赋存于每段底部,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层与嫩江组一段油页岩层间距为300~600m,一般400m。嫩江组一段油页岩层与嫩江组二段油页岩层间距为40~70m,一般50m,且较稳定。油页岩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角平缓,一般不大于10°(表5-11;图5-17、图5-18)。

表5-11 农安油页岩含矿区各层油页岩矿体赋存特征一览表

图5-17 农安―长岭―登娄库油页岩含矿区(K2qn1-B)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

图5-18 农安―长岭―登娄库油页岩含矿区(K2n2-B)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

(二)油页岩形成环境

1. 构造背景

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坳陷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含矿区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内,北部为王府凹陷,南部为钓鱼台隆起,东部为青山口背斜区,西部为登娄库背斜区。

松辽大陆裂谷盆地的层序地层主要受湖平面(基准面)变化的控制,而湖平面(基准面)变化是构造、气候、沉积物供给的函数,其中构造作用对低频层序(主要指一、二级层序)影响较大。根据层序识别标志,将松辽大陆裂谷盆地这一巨层序进一步划分为3个超层序组、7个超层序和19个层序及一系列体系域。

发育在青山口一段和嫩江组二段时期的油页岩主要位于裂谷后热沉降超层序组,该超层序组遍布整个松辽盆地,下界面(T4)和上界面(T30)均为角度不整合面,其中包括断坳转化超层序、下部坳陷超层序和上部坳陷超层序。青山口一段和嫩江组二段油页岩分别发育于坳陷超层序的下部和上部,相当于层序XI和XV。

2. 沉积环境

(1)湖平面变化。

在地震资料解释、单井和联井基准面分析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编制了松辽盆地的基准面升降曲线。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二段发育的厚层黑色油页岩与松辽盆地基准面变化曲线中的两次最大湖侵对应,显示出油页岩为盆地两次最大湖泛期的产物。

①泉头组―青山口组。泉头―青山口组发育在松辽盆地的全盛阶段即坳陷期。由于剥蚀区经过长期的剥蚀,地形趋于低缓,气候由于早期的干旱炎热逐渐转变为温暖潮湿,盆地在泉头―青山口组发育大规模湖侵,形成大面积的深湖沉积。K1qn1沉积时期湖区面积达到了31×105km2,盆地内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并且直接超覆在K1q4的滨浅湖及冲积体系之上,湖泛面位于K1qn1底部,发育油页岩及相应的黑色泥岩。

②姚家组―嫩江组。姚家组―嫩江组是继泉头―青山口组后松辽盆地内又一发育完善的沉积旋回,经历大约7Ma演化,盆地为整体坳陷。姚家组早期K2y1,盆地坳陷沉降较缓慢,边部在K2y1还略有抬升,气候干热。到K2y2+3开始向温湿转化,植被稀疏,剥蚀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湖区面积仅为9.8×103km2到K2y3后期也不过1.85×104km2。到嫩江组时期K2n1+2,盆地沉降速率较大,快速的沉降导致松辽盆地发生又一次大规模的湖侵事件。嫩江组晚期盆地沉降速度减慢,湖区不断被充填,湖水面积收缩,结束沉积。沉积体系早期以冲积环境为主,然后突然过渡到半深湖/深湖环境,再渐渐的经滨/浅湖过渡到冲积环境。

(2)海平面变化。

根据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层位中发现了半咸水、咸水生物群(如半咸水沟鞭藻、鲨鱼牙齿和瓣鳃类等)。古盐度(Sr/Ba>0.5、B/Ga>5)等地化指标也表明松辽盆地存在海相沉积夹层,有与外海沟通的历史。因此,油页岩的形成的最大可能是由于海水的侵入,导致盐度密度分层而形成缺氧环境。

松辽盆地基准面变化曲线与Haq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在二级曲线的形态上吻合程度很高。进一步表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二段时期发育的两次湖侵事件与全球海平面上升有关,导致湖海沟通。

(3)缺氧事件。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黑色油页岩的形成条件往往与盆地底层缺氧有关。而油页岩的缺氧环境与水体分层有关。水体分层的核心问题是湖水因密度而分层,密度差可以通过温度差和盐度差来实现。一般而言,温度差形成的分层湖不稳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盐度差形成的分层湖则比较稳定。Bradlty(1963)和Bradlty与Eugster(1969)最早根据分层湖模式解释绿河组油页岩及伴生岩相的形成。按照该模式,湖的下部为盐水。上部适合于湖泊生物如蓝绿藻的生长,而下部由于高盐度和强还原条件,不适合所有生物的生活。在一般情况下,湖底正在腐烂的有机质软泥由上层水体的游泳―浮游生物所提供。春季或夏季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导致碳酸盐沉淀,形成季节碳酸盐纹层。春季的洪水注入则导致季节性黏土纹层的形成。后来,Desborough(1978)又提出生物化学分层湖模式来解释绿河组油页岩的形成。从松辽盆地油页岩分布特征上看,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二段油页岩的形成与分层湖有关。而这一分层是否与海侵时间相关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 古生态环境

嫩江组沉积以暗色泥岩、油页岩为主的生油岩系,嫩一段时期有碳酸盐岩沉积,反映温暖潮湿气候。末期水体变浅,以粉砂及砂岩为主,在层系上发育有冰晶痕构造,反映末期气温有所下降。

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气温较泉头组明显下降,以被子植物与喜湿热温暖的蕨类为主(少量喜热的被子植物),反映温暖潮湿的环境。

嫩江组沉积时期,相对于青山口组、姚家组、泉头组沉积时期的温度有所下降。盆地面积扩大,地形高差变小,植物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繁盛起来,被子植物花粉全面而广泛地分布,形形色色的植物达到了最繁盛时期。

(三)油页岩分布特征

1. 油页岩垂向分布特征

含矿区油页岩主要赋存于青山口组一段、嫩江组一段和二段。青山口组一段含有五个可采油页岩层,自下而上矿层编号分别为K2qn1-A、K2n2-B、K2n2-C、K2qn1-D、K2qn1-E,该段油页岩层厚度为0.75~5.44m,含油率为3.51%~9.31%。嫩江组一段含有三个可采油页岩层,自下而上矿层编号分别为K2n1-A、K2n1-B、K2n1-C,该段油页岩层厚度为1.97~4.60m,含油率为3.51%~4.85%。嫩江组二段含有三个可采油页岩层,自下而上矿层编号分别为K2n2-A、K2n2-B、K2n2-C,该段油页岩层厚度为0.75~7.25m,含油率为3.51%~12.10%(表5-12)。

表5-12 农安含矿区油页岩垂向分布特征

2. 油页岩平面分布特征

含矿区油页岩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五个勘查区内,即农安本区、农安外围、小合隆、永安和青山口。不同勘查区内油页岩的分布特征有所差别,其油页岩平面分布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安本区和农安外围勘查区。

油页岩均主要分布在嫩江组一段和二段,其中嫩江组一段含二个可采油页岩层(K2qn1-A、K2n1-B),嫩江组二段含二个可采油页岩层(K2n2-B、K2n2-C)。

(2)小合隆勘查区和永安勘查区。

油页岩均主要分布于嫩江组二段,含一个可采油页岩层(K2n2-B)。

(3)青山口勘查区。

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青山口组,含二个可采油页岩层(K2qn1-A、K2n2-B)。

含矿区油页岩在平面上总的分布规律是越往盆地沉降中心方向油页岩含油率越高,厚度越大。从青山口组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上看,富矿中心(两个)位于松原东西两侧,最大厚度40m,相距60km。从嫩江组二段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上看,富矿中心位于松原西侧60km处,最大厚度12m。

四、油页岩资源评价

(一)勘查工作程度分析

1. 地质勘探工作

1959年3月,由吉林省地质局吉中大队农安地质队提交了《农安油页岩矿床储量计算报告》,这件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报告:

(1)农安矿区油页岩详查报告(审查后降为详细普查);

(2)农安外围普查报告;

(3)小合隆普查报告;

(4)吉林省农安县青山口油页岩矿地质普查与勘探报告,1960年3月15日;

(5)吉林省农安县八里营子油页岩矿地质踏勘报告,1960年3月15日;

(6)吉林省农安县永安油页岩矿详查地质勘探报告,1960年3月15日。

2. 勘查程度与精度

在资源评价中,对上述地质报告进行了分析。

(1)勘查程度与网度。

农安油页岩矿床储量计算报告(卷一)说明书内容摘要中指出,油页岩层属稳定持续的第一类型。

网度为1000×1000m求特级2000×2000m求甲级

4000×4000m求乙级8000×16000m求丙级

用此网度计算了农安、农安外围、小合隆三个区的油页岩资源储量。1962年,吉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对《吉林省农安县油页岩报告》的复审核实决议书提出:本矿床虽然规模巨大,但质量不佳,含油率、发热量均低,目前工业部门尚不能开发利用;又鉴于勘查网度过宽,选择不当,对油页岩质量研究程度不够,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程不足等主要原因,因此对该报告的处理作如下决定:其中第四条写道批准截至1962年10月6日核实后的储量降为C1+C级。

(2)勘查精度。

通过统计各勘查区面积、施工钻孔、勘查线及网度,提交各级储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农安区面积250km2,32个钻孔;小合隆区面积112.5km2,13个钻孔;其余各勘查区面积1151.5km2,23个钻孔。

报告提交是在1959年3月,正是大跃进期间施工。1961年4月9日,省储委在《吉林省农安县油页岩矿床储量报告》审查决议书中写道“在勘探实际工作中,根据矿床的稳定性掌握了矿床规律,创造性应用规范,放稀勘探网度即加快勘查速度又节约大量资金,其勘查网度为B级2000×2000m(包括部分1000×1000m),C1级4000×4000m”,这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油页岩质量也因为钻孔密度低,达不到相应的储量级别要求。因此,勘查精度不够。按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此区所有勘查为预查―普查程度,获得的资源量为推断级别(333)。暂不能做为开发依据,待进一步勘查获得经济的基础储量。

表5-13 农安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页岩油资源储量表

(二)资源评价

本次评价结果农安油页岩含矿区查明资源储量为1555748万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606742万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75499万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29445万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22084万t(表5-13)。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