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俄罗斯允许其他加盟国独立而为什么不允许车臣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2-06-24 08:39   点击:163  编辑:姬翠   手机版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很多人对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有误解,以为两者是一回事。但其实苏联和俄联邦不完全是一回事。

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国家,俄罗斯只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中的其中之一。对于苏联的那套模式,俄罗斯人和叶利钦那帮俄联邦的高层,也有很大的意见。

1990年3月11日,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立陶宛最先宣布独立。当时苏联中央的回应是立即对立陶宛进行了经济封锁,停止石油和电力供应,逼迫立陶宛收回独立宣告。经过数月的封锁后,立陶宛果然扛不住严苛的经济封锁,被迫撤消了独立法案。

正当苏联中央洋洋得意时,结果是天算不如人算,俄罗斯这时候也反了。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以法律形式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等于在法律意义上脱离了苏联。(事实上没有)

由于俄罗斯这个大块头反了,苏联自然就顾不上立陶宛这个小角色了,苏联中央开始与俄罗斯领导人掐架。这一掐就是大半年。

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俄罗斯领导人不挑这个头,叶利钦不在私下里挖墙角,苏联未必会解体的那么快。

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也宣布独立。这个时候宣布脱离苏联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有三个了:立陶宛、俄罗斯、格鲁吉亚。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再次火上浇油,他以极高的支持率,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他的正式上台,无疑是给苏联中央一击重锤,让苏联中央的一些人再也坐不住了。

紧接着,发生了8·19事件。这次事件,叶利钦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当时的叶利钦认为,如果仅有俄罗斯、格鲁吉亚、立陶宛在下边闹,苏联还是不会那么容易解体。于是他煽风点火,鼓动各个加盟共和国也一起闹。他这一煽动,立马就有八个加盟共和国加入了进来。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独立;

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独立;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独立;

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独立;

1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独立;

1991年8月30日——阿塞拜疆独立;

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独立;

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独立;

当这些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后,苏联的解体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当时仅存的四个还没有宣布的独立加盟国只有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这些加盟共和国迟迟不宣布独立,主要还是考虑到独立之后,他们薄弱的经济未必能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所以这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很是纠结。(苏联搞分配制,各加盟国的经济比较单一,中亚的加盟共和国害怕失去了苏联中央的援助,无法自立生存)

叶利钦害怕出幺蛾子,就很“大度”,跟那些不愿意独立的加盟国说,你们能拿多少拿多少,我不在乎。在他看来,只要尽快能拆散苏联,他可以大出血。(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态度,所以才给车臣人一种自己也能独立的错觉)

于是,在叶利钦的表态下,又有三个加盟国宣布了独立。

1991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独立;

1991年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

1991年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

截止到这里,就只剩下一个哈萨克斯坦还在犹豫要不要独立了。不过由于只剩下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了,所以叶利钦也没有拿它当回事。

万事俱备,只欠最后一铲子,按照叶利钦当时的思路,苏联被他搞解体后,他再搞一个新的联盟,由他当联盟老大。这个新联盟相当于就是“苏联2.0版本”。

不过,由于当时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的坚决反对(美国承诺援助乌克兰),他不同意搞联邦制,于是叶利钦的计划告吹。

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修改思路后,和他的两个好,乌克兰领导人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在白罗斯首都明斯克开会,三国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此宣言相当于苏联正式解体,取代苏联的“独联体”正式成立。(独联体是一种很松散的邦联制组织)

↓《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签署现场

不过由于这次会议只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私下会晤的产物,所以这一宣言发布后,立马遭到了不少加盟共和国的坚决抵制。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就是中亚的五个斯坦国。

当年当月,土库曼斯坦的总统尼亚佐夫牵头五国,联合抵制俄罗斯和乌克兰,不承认叶利钦的宣言。于是在苏联解体的前三天,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十一个苏联加盟国又开了个会。(波罗的海三国没参加这次会议)

在会上,中亚五国强烈要求搞联邦制,要求有一个联邦中央。但乌克兰总体克拉夫丘克认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好,而且又得到了美国的经济援助的承诺,所以他强烈反对。于是在会上一通争吵后,叶利钦表示只要先把苏联搞死,一切好说,俄罗斯会在日后给中亚国家提供资金扶持。最后,中亚国家领导人妥协,独联体的形式最终确立。

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苏联正式宣告解体。

就在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那帮领导人在关于苏联是否解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时,车臣悄然生息的宣布了独立。

1991年11月,即苏联解体前,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没有得到俄罗斯的承认)

当时杜达耶夫认为自己能独立的理由是:既然外高加索三国都独立了,那么车臣这种身为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也应该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国家的地位。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车臣人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要求独立和反俄罗斯人的旺盛心态。于是,杜达耶夫便顺应民意,宣布了车臣独立。

面对车臣的独立,俄罗斯选择了妥协。

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政权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罗斯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等于是变相默认了车臣的独立地位。

备注:据一些资料显示,叶利钦上台后,他曾经派人会见过杜达耶夫,当时杜达耶夫假意表示车臣只是想自治,没打算从俄罗斯独立,也没有和俄国翻脸的打算。叶利钦信以为真,便对车臣的独立置之不理。(叶利钦当时忙于争权,也无暇管车臣)

但是由于杜达耶夫的野心不止于让车臣脱离俄罗斯,他对隔壁的印古什也有企图。于是俄罗斯方面认为不能再纵然,决定收回车臣的实质独立地位。

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车臣领导人和俄联邦领导人反复撕比,最终叶利钦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出于车臣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考虑,俄联邦出兵车臣,维护俄联邦的领土完整。

总的来说,车臣是俄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后者和俄罗斯在苏联内部是平级的地位,独立与否不需要征求俄罗斯的意见。而车臣并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虽然解体没有了,可俄罗斯联邦政府还在。所以车臣要独立,需要征求俄罗斯的同意。而车臣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俄罗斯当然不能让它独立了。(承认独立了,等于又给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树立了一个死敌)

顺带一说,其实车臣在俄罗斯内部的地位一直很微妙。虽然俄联邦政府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当中打败了车臣军队,可是车臣依然是半独立地位。车臣名义上归属于俄联邦,但其实就是个独立国家。

这本身就是两个概念。像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欧洲地区的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等等,叫做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车臣被称作“自治共和国”,属于前苏联16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俄罗斯联邦”的固有领土(请不要反复恶语喷我了,1956年前是16个,不信的查查看)。

打个比方,“自治共和国”跟咱们的民族自治区差不多,只不过权力还要大些(其中车臣共和国和鞑靼共和国的自治权最大,拥有自己的军队武装),但地位只相当于俄罗斯联邦行政区,没有独立的外交权限;

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过去都曾是独立的国家,为了“共建社会主义”才组合在一起,在联合国有自己的席位,名义上和最大的“俄罗斯联邦”是平等关系。咱们从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就可以明显看出。

1917年到1922年,这段时间叫做“苏俄”。到了1922年,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联;之后的20-30年代,中亚五国,和外高加索多国也加入了苏联;

到了40年代初,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被胁迫着集体加入了苏联。二战中,这三个国家的青年踊跃加入纳粹武装党卫队,涌现出了不少“俄奸”。苏联解体后,三国又争相加入北约,成了“反俄急先锋”。再看车臣,早在19世纪,车臣就已经被正式并入俄罗斯沙皇国版图,直到十月革命后,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在卫国战争中,还涌现了不少战斗英雄。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局面掩盖了苏联境内的民族矛盾,在共建社会主义的红旗下,宗教势力转向地下活动。小学生都戴红领巾、中学生争相加入共青团,各界领导都是共产党员。整体局面还是比较稳定的。

直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三股势力在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的煽风点火和资助下,愈演愈烈。

两次车臣战争非常惨烈,车臣叛军极尽血腥残暴,很多被俘的俄军士兵都被折磨致死,甚至尸体还要被百般凌辱,比如割掉头颅,生殖器官等等,所以,俄军在一些情况下,选择用坦克碾压死去士兵的尸体,用坦克埋葬士兵...然而,在国际各方压力下,俄罗斯的反独立场一直十分坚定,尤其是普京刚上台后的第二次车臣战争,直接放出来“狠话”——“坐下谈不可能,对付你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武力”。

俄罗斯这个立场,从法理上看,是有充足理由的。苏联宪法明确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退出联盟,即独立的权利;但是,从属于各加盟共和国的”自治共和国”却不具有这样的权利。

正如前文所言,车臣是属于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差着级别呢。加之,当时的俄罗斯,还没收拾完苏联解体的烂摊子,衰退的厉害,西方各国也争相拆台。此时,不仅车臣在搞分裂,甚至在俄罗斯其他的自治共和国也出现不了少分裂主义,此起彼伏。

为了阻止俄罗斯联邦解体(俄罗斯联邦共有19个自治共和国)的趋势,俄罗斯当然绝不能允许车臣独立。这个头一开,俄罗斯将支离破碎,彻底瓦解,国际上也会遭到蔑视和耻笑,大国地位将不保,等于自己在“认怂”;国内也会骂声一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将受到严重打击。

所以,谁在台上也不敢把车臣放出去,否则,将是民族的罪人。

此外,车臣的地缘战略位置和油气资源也是绝不可能考虑放弃的。

车臣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是高加索地区的咽喉地带,与处处跟俄罗斯“高唱反调”的格鲁吉亚为邻。

高加索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拱卫俄罗斯的屏障。加之,对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更牵涉到里海和中亚巨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经济战略意义,会影响到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甚至国际话语权。

目前,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是普京的“小弟迷”,不厌其烦的各种场合宣布效忠。加上俄中央政府十几年如一日的大笔的“财政输血”,让车臣人也意识到了和平的好处,车臣局面基本已经长久的回归平静,除了黑寡妇会搞恐袭出来闹一闹外,三股势力在俄罗斯的强力压制下,都相对收缩了。

总的来看,历史上,往往有这么个现象:当一国强大时,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成问题;当一国衰落时,其内部民族问题就会被放大,愈演愈烈;当一个政权处于上升时期,国家内部诸民族能够精诚团结,和睦相处,反之,当一个政权崩溃之时,国家内部诸民族往往分崩离析,互相仇杀。这方面,除了俄罗斯,还可以看看前南斯拉夫的遭遇。

苏联强大的日子里,各加盟共和国,200来个民族,团结在红旗下,民族矛盾被伟大的共同理想弥合了,各种利益服从于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基本谁都不会多想。然而,苏联始料不及的解体,让维系诸加盟共和国和诸民族团结的力量突然不存在了,加上西方的鼓动和各种明里暗里的“援助”,独立的念头才让车臣人开始蠢蠢欲动。

最后说个玩笑,解决车臣问题,要是放在七、八十年前(当时还没有联合国,各种国际条款也不健全),把普京换成斯大林,斯大林会选择让“不从”的车臣人全部“消失”,剩下的给打包拉到西伯利亚,或者哈萨克斯坦去摘棉花;再把俄罗斯族人移民100万过去,然后对外轻松的说:“呵呵,我已经解决了车臣问题”。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随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