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四川降扎铀矿床深部扩大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2-05-12 13:59   点击:127  编辑:符梅   手机版

张立军1 李宝新2 陈田华2

(1.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四川 成都 610061;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 成都 610061)

[摘要]在系统整理、分析研究若尔盖铀矿田前人资料基础上,借鉴深部流体成矿理论,深入研究了矿床基本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总结了控矿因素,建立了成矿模式和针对性强的探盲找盲的主要判据,深化了成矿的认识,并运用到深部扩大和远景段探索,发现了深部富矿,取得了找矿突破,扩大了区内铀矿勘查的找矿前景,为若尔盖铀矿田开辟了第二找矿空间,对加快该区的整装勘查,建立大型规模的铀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降扎铀矿床;成矿模式;主要判据;深部扩大

1 矿床概况

若尔盖铀矿田呈东西向展布于四川省北西部,向东延入甘肃省迭部县,是我国最大的碳硅泥岩型铀矿田。矿化具有规模大、品位富、矿化集中、伴生元素多、综合利用价值高等特点。目前已落实5个大、中、小型铀矿床,尚有7个远景段未开展工程揭露控制,具有良好的扩大前景。已列入中核集团铀矿开发基地规划,也列入国家级铀矿整装勘查基地计划。

降扎铀矿床是若尔盖铀矿田的骨干矿床,位于矿田西段,由中长沟、天赞沟、垭口和向阳东沟4个地段组成。

中长沟地段是若尔盖铀矿田发现最早、目前唯一尚在开采的矿段,于1960年由四川省地质局阿坝队发现,由405地质队进行勘探,1970年提交勘探报告。随后,天赞沟矿段、垭口矿段相继被发现,并开展了普查、详查及勘探工作。但受认识和条件限制当时勘探工作主要局限在深300m以上,仅极少量钻孔探索了500m以深矿化,见矿差。

2003年以来,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在若尔盖铀矿田开展了新一轮铀矿地质工作,详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前人勘查成果和资料,借鉴深部流体成矿理论,对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并投入了约1.7×104 m的钻探工作量进行查证和深部探索。在降扎矿床中长沟矿段的深部发现了厚、富盲矿体,在天赞沟矿段取得了新认识,在向阳东沟远景段深部见到富、厚盲矿体,落实了新的矿段,为若尔盖铀矿田开辟了第二找矿空间,取得了找矿新突破,为若尔盖矿田下一步找矿扩大工作指明了方向。

2 矿田地质背景

若尔盖铀矿田位于秦祁昆成矿域秦岭-大别山铀成矿省南秦岭铀成矿带上(图1)[1]。大地构造位置属东昆仑-南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华力西-印支褶皱带、降扎地背斜、白龙江复背斜。地背斜南侧以玛沁-略阳深断裂与松潘-甘孜褶皱系的阿尼马卿地背斜毗邻。

图1 秦岭-大别山铀成矿省构造区划略图

1―前长城系;2―长城-青白口系;3―新生界;4―古生界、早中生代褶皱区;5―断裂;6―华力西-印支期俯冲断裂;7―加里东期俯冲断裂;8―晋宁期板块结合带;9―铀成矿带;10―若尔盖铀矿田。A―南秦岭铀成矿带;B―北秦岭铀成矿带;C―龙首山铀成矿带。构造单元名称:Ⅰ―祁连北秦岭褶皱系:Ⅰ1―走廊过渡带,Ⅰ2―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Ⅰ3―中祁连隆起,Ⅰ4―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Ⅰ5―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Ⅱ―东昆仑-南秦岭褶皱系:Ⅱ1―武当山隆起,Ⅱ2―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Ⅱ3―礼县-柞水华力西前陆褶皱带,Ⅱ4―南秦岭华力西-印支褶皱带;①~为断裂带编号

2.1 地层

区内出露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下段

、羊肠沟组上段

、塔尔组下段

、塔尔组上段

和第四系(Q)。羊肠沟组上段主要岩性为含炭粉砂质板岩、灰岩夹硅质岩、炭质灰岩、含炭硅质灰岩、含炭硅质板岩,近东西向呈带状展布,倾向北东,倾角63°~83°。向东变薄,趋于尖灭,向西局部膨大,延伸至团拉垅,与上、下地层呈整合接触,为区内主要含矿层,铀矿化赋存于含炭硅质灰岩及硅质岩中。矿化含炭硅质灰岩特点是疏松多孔,具海绵状构造和脱炭现象。较大的似层状或透镜状矿体多产于硅质灰岩断裂构造中。在与含炭硅质灰岩交界的破碎硅质岩中,一般矿化较好。

2.2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类型有英安玢岩、闪长玢岩、煌斑岩岩脉,顺层或切层贯入,脉宽0.6~9.7m,延伸小于50m,铀含量达0.0010%~0.0150%,局部有铀矿化。未见对矿体的破坏作用。

2.3 构造

矿床位于白依背斜倾伏端的北翼,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发育,以北西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北西西向走向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组成菱形格状构造格架,结点北西侧往往控制着铀矿床的定位,而走向断裂带则控制着铀矿体的产出(图2)。

图2 降扎铀矿床区域构造示意图

1―下震旦统;2―寒武系太阳顶组;3―奥陶系苏里木塘组;4―下志留统;5―中上志留统;6―上白垩统;7―实测逆掩断层;8―实测逆断层;9―实测正断层;10―角度不整合;11―平行不整合;12―地质界线;13―铀矿床(段、点)位置;14―降扎铀矿床位置。F1:温泉-益哇大断裂;F21:塞尔龙-白云断裂;F22:团拉垅-加隆断裂;F13:贡巴-割瓦隆断裂;F14:垭口-毕冈断裂;F15:罗军-普通断裂

2.3.1 北西西向断裂带

北西西向断裂带出现在白龙江复背斜的中心部位,较大程度上控制了岩浆活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中均表现出较大的活动特征。在区内最为发育,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从拉尔玛梁向东经占哇至益哇,有大小断层200余条,组成3个基本平行的北西西向的走向断裂带,从南到北依次为温泉-益哇断裂带、塞尔隆-白云断裂带、团拉拢-加隆断裂带。铀矿化沿后两条断裂带间的密集、平行的次级走向断裂展布。一般走向为北西340°,倾向北东,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角由地表至深部逐渐变陡,一般为70°~85°,断面舒缓波状,断裂带宽0.25~12m,沿断裂岩石破碎呈透镜状、角砾状,局部见糜棱岩化作用。以压扭为主,兼具张扭性,过渡带更为发育,主要矿体均受该组断层控制,断层分支复合部位有富厚矿体的产出。其中硅灰岩带顶底板的F1、F2断裂控制了整个含矿岩系,使整个含矿岩系成为一个大的断裂带,延深至2686m标高以下仍未尖灭;F4、F5和F7断层位于含矿岩层中,形成层间断裂带,主要矿体就分布在其形成的断裂带及所夹持的含硅质灰岩中,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2.3.2 北东向断裂带

北东向断裂带分布较广。数量及规模仅次于北西西向断裂带,呈北东-南西向北东东至南西西向舒缓波状延伸。断层规模,长600~4000m,最长15000m,短者不足50m,倾向300°~340°,少数反倾向,倾角60°~80°,个别20°~60°,断层性质为左旋压扭,少数右旋扭动,后期为张扭至平移,多错断地层及北西西向断裂带。北东向断裂在矿田内组合成7个断裂带,以6~8km的等间距平行排列,且多为隐伏断层,规模小,其经过北西西向断层和岩层均被切断,但矿体并未切断。

3 矿床特征和控矿因素

3.1 矿床特征

3.1.1 矿体围岩和夹石

含矿岩层、围岩和夹石基本上属同一种岩性,主要为灰岩,极限抗压强度260~1100kg/cm2,RQD值为51.6%,岩石中等完整,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在断层附近为炭质板岩,性软易碎,遇水软化,易片帮冒顶,极限抗压强度9~20kg/cm2, RQD 值为24.2%,工程地质稳定性极差。矿体(特别是低品位的)与围岩、夹石界线不清楚,呈过渡关系,肉眼难以区分,但可用仪器根据伽马强度区分矿石与围岩及夹石的界线。

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锌、镍含量均高于围岩,钒在矿石和围岩中的含量相近;矿石与围岩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矿石和围岩的主要成分以钙为主,且二者相当;矿石和围岩成分中均含有硅质,但矿石中的硅质含量减少;矿石中K2O 含量小于围岩中K2O 含量,而矿石中Na2O 含量明显增加;随着铀含量的增大,岩石中磷、硫含量也随着增大。综上特征,表明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去硅加磷、硫及碱交代作用。

3.1.2 矿体特征

1)铀矿体赋存在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上段的硅灰岩体构造断裂中(硅灰岩体即以硅质灰岩为主体,其顶、底板有不等厚度的硅质岩,在硅质灰岩中夹有板岩、炭质板岩)。中长沟矿段圈定铀矿体35个(主矿体4个),走向分布长250m,中段高3600~3123m,垂深在500 m范围内;向阳东沟矿段圈定铀矿体16个(主矿体1个),已控制走向长100 m,中段高3627~2819m,垂深在808m范围内。主矿体走向长小于168m,倾向延伸大于500m,最大厚度23.51m,深部资源潜力较大。

2)矿化带展布总体与岩层产状一致,且与层间断裂构造基本吻合,矿体沿走向延伸数十至百余米,沿倾向延伸较稳定,可达数百米,矿体倾角68°~83°,最大见矿真厚度23.51m,大部分以盲矿产出,通过ZK0-8、ZK3-4、ZK27-6、ZK31-4等钻孔的施工,主矿体的见矿标高最深达到2900m。

3)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多以定向排列的矿体群出现,有膨胀收缩、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等形态变化。产于完整灰岩或硅岩中的矿体一般较小,多呈一定方向排列的矿体群出现。矿化范围由地表向深部因含矿岩层的总厚度增加,矿化范围也在扩大。

4)铀的工业矿化与原始岩石的破碎――多孔构造关系密切。

3.1.3 矿石类型

矿床内铀矿石自然类型为灰岩型,工业类型为富含碳酸盐的碱性铀矿石。

3.1.4 矿石质量

3.1.4.1 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降扎铀矿床的铀矿石绝大部分属碳酸盐类型。即使硅酸盐部分,也呈现不同程度的碳酸盐化。

由于铀矿化全是产于透水性能强、松脆的粉砂状炭质砂岩及灰岩或硅岩等断裂带内,所以矿石的结构构造较为复杂。一般多为细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粉砂状结构、压碎结构、胶状结构等。

矿石主要矿物为沥青铀矿,伴(共)生矿物有闪锌矿、硫铁镍矿、针镍矿、辉镍矿、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白铁矿、褐铁矿、石英、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等。铀的次生矿物:残余铀黑、钙铀云母、铜铀云母、含铀玻璃蛋白石等。

本矿床矿物共生组合基本上可分3种:

1)似块状黄铁矿-细颗粒硫铁镍矿-白铁矿组合[3]。

2)结晶闪锌矿-黄铁矿-沥青铀矿-脉石矿物组合[3]。

3)沥青铀矿-闪锌矿-镍矿物组合[3]。

3.1.4.2 石的结构和构造

含矿岩石主要为含炭硅质灰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次为石英、白云石、炭质(有机质)、黄铁矿等,矿石中金属矿物均呈细粒分散状、稀疏浸染状分布;矿石具微粒结构、镶嵌结构,呈角砾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由于含铀的次生矿物及其他次生矿物同时具鳞片结构、胶状、变胶状结构,具层状构造,因次生矿物充填而具皮壳构造,因淋失孔洞发育具海绵构造(空洞构造)。

3.1.4.3 矿石的化学组分特征

(1)矿石化学成分

经岩石化学全分析,其主要成分为CaO、SiO2,含矿岩性为含硅质的灰岩,FeO2>Fe2O3,表明矿石处于氧化-还原过渡带。

(2)主要有益组分的含量

铀矿石伴生元素有镍、铜、金、钼、锌、钒等,其中镍、锌、钒的含量较高,镍、锌已达到综合利用指标;钒在围岩和矿石中均有分布,含量相近。镍、锌含量随铀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镍、锌与U 密切共生,三者富集呈正相关。

(3)主要有害组分的含量

通过对矿石中有害组分的分析,矿石中P2O5、C有机、S、As的含量对矿石选冶影响很小。

(4)矿石中Fe2+、Fe3+的含量

矿床位处高寒地带,矿床氧化带不甚发育,次生矿物亦较少见。一般以细小、分散状沿裂隙发育,且局限于矿体范围内。在地表致密岩石或脉石中,有时仍保留有氧化程度不高的黄铁矿等硫化物。

一中段以上一般全为氧化带。矿石为六价铀氧化矿石;一中段以下至三中段为不完全氧化带(氧化矿石残余铀黑与原生矿石沥青铀矿共存)。三中段以下为原生带,随深度的增加,原生矿石量逐渐增加。由于构造裂隙的影响,沿构造裂隙氧化带的深度,局部延至三中段以深。

通过取样分析可见,区内岩石中Fe2+的含量为0.303%, Fe3+的含量为0.296%, Fe2+/Fe3+为1.02,大致表明普查区的岩石地球化学环境为氧化-还原过渡环境。

3.1.5 围岩蚀变

区内的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硫铁镍矿化、针镍矿化、辉镍矿化、黏土化和绢云母化,除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外,均与矿化密切相关。

矿化富集部位及矿石具有脱炭、钙质淋失、角砾状构造等特征。地表铀矿化露头多见褐铁矿化及次生铀矿。

与矿化密切的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黏土化等。富集部位还表现出脱炭褪色、钙质淋失,具有角砾、碎裂、砂状构造等特征;地表铀矿化露头多见褐铁矿化及次生铀矿。

脱炭褪色是工业铀矿化的标志,在构造断裂带中发育。脱炭体大小悬殊,形状极不规则,呈脉状、树枝状、团块状,呈白色―浅灰色,形成质轻疏松状矿石,主要由石英组成,钙泥质胶结,以泥质为主,铀品位极高,与围岩为过渡关系。碎裂构造在铀矿石中较为常见。硅岩、灰岩等含矿岩石角砾棱角明显,被后期方解石脉体胶结,沿裂隙有炭质充填。

3.2 控矿因素

3.2.1 构造控制

1)温泉-益哇断裂为深大断裂,控制了区内志留纪沉积岩相、晚加里东期基性岩浆岩和铀矿田的展布,沿断裂带有中―酸性岩浆岩呈串珠状展布,出现镭氡温泉或氡温泉。

2)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定位。铀矿床多产于两组断裂交汇的锐角夹持带内。

3)硅灰岩体中的层间断裂决定了矿体的赋存部位,主要矿体产于硅灰岩体的层间断裂中,呈近东西向展布,产状与地层一致,受硅灰岩透镜体和断裂构造的控制。矿段内含硅质灰岩富含炭质,与炭质板岩互层,次级断裂带、牵引褶皱、节理裂隙及后生充填的石英脉和方解石发育。富铀矿体主要产于炭质含量高、节理裂隙、石英脉和方解石脉发育的硅灰岩层中。

3.2.2 地层和岩性控制

工业铀矿体主要产于志留系硅灰岩内。矿(化)体顶板为硅岩、板岩组合,底板为硅岩、板岩或含炭硅质板岩组合(图3)。

图3 中长沟矿段地质简图l

1―第四系;2―下志留统塔尔组下段炭质板岩夹变砂岩白云岩;3―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上段(含矿层)硅质岩、含炭硅质灰岩夹炭质板岩、砂板岩;4―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下段板岩夹变砂岩;5―炭质硅岩;6―硅质岩;7―灰岩、含炭硅质灰岩;8―砂板岩;9―断层及编号;10―铀矿体及编号

工业铀矿体产于该有利的灰岩、硅(炭)质灰岩组合内,受硅灰岩岩性组合制约。

工业铀矿体的产出受地层和岩性控制的特征十分明显。

综上,本区为构造和岩性组合控矿。

3.3 矿床成因

3.3.1 成矿物质来源

前人铅同位素研究资料表明[3],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以具有较高的206 Pb值为特征,206 Pb值与铀含量之间一般呈正变关系。上、下盘砂质板岩中的铅含量较高且变化幅度大,但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很小,206 Pb值为27.0%~28.7%,属一般的正常铅含量。志留系的硅灰岩透镜体206Pb值为38.1%~56.26%,显示出异常铅的特征。矿石中206Pb/204Pb比值为64.5~655.8,反映出铅的形成具多阶段性。这表明成矿热液中的铀,是具有异常铅组分的地壳来源(成矿热液中是不含Pb的),主要是富铀的硅灰岩透镜体提供的。

从沥青铀矿206 Pb/238 U 及238 U/208 Pb 等时线年龄值(190、144、102、62.3~74.5、46.6~51.5、34.6~35.9、19~24、13.5~14.4Ma)分析,铀成矿作用时期跨度大、时间长,但铀的活化、富集阶段主要是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

前人硫、碳同位素研究表明[3],硫、碳主要来自地幔或地壳深部,硫与铀呈正相关,具同源性,是在各构造期次的活动过程中,深部流体携带并叠加于含矿层中,显示矿床成矿元素深部来源特征。

区内下古生代地层中普遍含有较丰富的钼、镍、锌、铜、钒等与铀密切伴生的成矿元素,也反映确有深部热液来源的成矿特点。

3.3.2 成矿热液来源

降扎铀矿床的热液来源既非典型的大气降水,也不是来源单一的岩浆水,而是具有典型的混合水特征。反映了深部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特点。

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中的包体碳同位素、氧同位素与地幔或地壳深部的碳同位素、氧同位素基本吻合或相近,反映出成矿热液系来自于地幔或地壳的深部流体。

区内富含氡的热泉活动强烈,温度高,说明深部流体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降扎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或下古生代(志留系)地层;成矿热液来自于深部流体及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混染;在流体迁移过程中活化、萃取围岩中的铀,在适宜的次级构造破碎带和有利的灰岩、硅(炭)灰岩中沉淀、富集,并经过后期近地表改造作用,进一步富集成矿。

区内的铀矿体成矿深度大,长度短,富、厚矿位于矿体的中下部。铀矿化围岩蚀变很明显,明显区别于淋积成因的矿床。

综上所述,降扎铀矿床是多源多期多阶段复合叠加成因的矿床。

3.4 成矿模式

综合现有该地区的成矿特征和研究成果,其铀成矿因素可概括为:

1)丰富的铀源,该区有近万米厚的富铀层位和富铀岩浆岩体是铀成矿的主要来源;深部流体提供丰富的铀、钼、镍等元素,部分可能直接来自幔源。

2)深部流体是主要成矿载体和成矿作用主体,富铀流体沿北东向导矿构造进入含矿层位。

3)含矿硅灰岩、硅质岩及其顺层构造有利于成矿流体的运移,在构造或岩性圈闭的地球化学环境下,促使铀的沉淀富集成矿。

4)多期构造岩浆活动,相伴的成矿流体伴随多期次运移、叠加、富集成矿。

3.5 探盲找盲主要判据

1)硅灰岩体与断裂带的有利组合部位。

2)硅灰岩体的收缩、分支部位。

3)次级北东向断裂的上、下盘。

4)放射性水化学、伽马总量、伽马能谱、氡子体和汞蒸汽等物化探综合异常晕圈发育,多种异常叠合反映深部矿化好;在向阳东沟矿段的找矿过程中,利用氧子体测量、伽马能谱测量等方法圈定的异常与前人圈定的放射性水化异常布设了27号勘探线的异常查证钻孔(图4),在预测部位见到密集富矿体,取得良好的验证效果。

图4 向阳东沟矿段27号勘探线深部矿体位置推测与钻探结果对比

1―板、岩;2―砂岩;3―硅质岩;4―粉砂岩;5―含炭硅质灰岩;6―实测断裂及编号;7―钻孔及编号;8―铀矿体;9―铀矿化体;10―推测矿体位置

5)本区在一定高程上铀成矿。对矿田内各矿床成矿高程的统计分析显示,矿体距离北东向断裂越近,其成矿的高程越浅;相反越远,成矿的高程越深。根据目前勘查和开采资料,铀矿床产于一定的标高区间,其上界标高为3750m,其下界标高约为2650m(图5)[4]。

图5 向阳东沟矿段27和31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1―下志留统塔尔组上段;2―下志留统塔尔组下段;3―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上段;4―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下段;5―板岩;6―砂岩;7―硅质岩;8―含炭硅质灰岩;9―粉砂岩;10―铀矿体

4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4.1 分析前人资料,深化成矿认识,建立成矿模式

应用新的铀成矿理论(深部流体成矿理论)对前人取得的地质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消化、分析和综合研究,深化了成矿认识,对在该地区寻找铀矿,采取着力于下志留统硅灰岩,重点放在矿带西段和以落实新的铀矿中型资源地目标为原则,将北东向断裂上下盘、有利硅灰岩组合、硅灰岩体厚度变薄收缩部位、物化探综合异常分布区和已知见矿工程验证作为本区找矿突破的5条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内炭硅泥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图6),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认为降扎铀矿床已知矿(段)控制深度大多数只达到300m以浅,且主要矿体多未圈闭。近期勘查工作证实,矿床深部成矿潜力较大,厚、富矿多位于中深部。为此,有必要开展深部(300m至1000m)的探深找盲和扩边工作。明确了若尔盖铀矿田的资源勘查潜力和下一步的找矿扩大方向。

4.2 找矿扩大和资源开发相结合,制定了若尔盖铀矿区的勘查规划

2005年,根据国内外能源矿产的需求形势及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项目任务书(2005-52)要求,核工业西南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实施了“四川省铀矿资源基地勘查规划研究”项目,客观地分析了矿田铀资源潜力,阐明了铀资源扩大的主要方向。确定了探深扩边、扩大铀资源量的两个矿床,即降扎矿床和占哇矿床;筛选出具有找矿潜力的向阳沟、切路沟、那垅、莫龙沟、哈隆沟和哈扎山等7片铀成矿远景地段。初步推断和预测了矿田内主要矿床、远景地段的资源量。制定了主要是以降扎矿床中长沟地段为切入点,继而开展天赞沟、垭口地段的探深扩边,增加铀资源量;同时加强地表综合找矿,加强成矿规律研究,对筛选出的远景地段进行地表找矿和深部查证工作的勘查部署规划。

图6 若尔盖铀矿田铀成矿模式图

4.3 依据新认识,实施“规划”,探索查证,地质找矿获得突破

在以上新认识的指导下,2006~2012年,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按照“规划”的安排部署,选择降扎铀矿床为突破口,在中长沟矿段(原510-1矿床)进行了深部揭露,在300 m以深连续见到富矿体,突破了过去矿田主要矿体集中在300m浅表部位的勘查局面,显著扩大了资源量,打开了深部扩大新局面。后相继对中长沟矿段外围向阳东沟、向阳西沟远景段进行了勘查验证,也在预期部位见到了工业铀矿体,取得了地质找矿的新突破,向阳东沟落实一个中型规模的矿产地。

5 开发利用状况

1980年由原核工业部七九二矿正式投产开发,开始采掘中长沟矿段的铀资源,受政策影响于1992年关停。2005年以来,龙江铀业公司在该矿段进行采矿作业,该区的铀资源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

6 结束语

在深部流体成矿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若尔盖铀矿田资料,对成矿条件、控矿规律有了新认识,总结了成矿模式;依据新认识对降扎铀矿床中长沟矿段进行了深部扩大,对中长沟矿段外围的向阳东沟、向阳西沟远景段实施了深部探索,均见到富铀矿化,扩大了资源量,开辟了新矿段,落实一个中型规模的矿产地,取得了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扩大了区内铀矿勘查的找矿前景,对加快该区的整装勘查,建立大型规模铀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军,何发扬,贾西平,等.四川省若尔盖地区铀矿整装勘查区实施方案[R].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012,16.

[2]刘建华,张庆亨,田文浩,等.四川省铀矿资源基地勘查规划研究报告[R].核工业西南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2005.

[3]李宏涛,敬国富,张立军,等.四川省若尔盖县降扎铀矿床中长沟地段详查地质报告[R].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2012.

[4]陈田华,田文浩,张立军,等.四川省若尔盖县降扎铀矿床向阳东沟地段普查地质报告[R].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2012.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张立军,男,1980年生,硕士,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地矿处,高级工程师。长期在若尔盖铀矿田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