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地勘单位组织结构调整的意义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2-11-15 10:16   点击:69  编辑:樊叶   手机版

一、有利于发挥存量资产的效益

长期事业体制下形成了地勘单位不论大小,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即使同处一地的几个单位也是如此。像河北局在保定地区的原三个单位――六队、十三队和实验室,三家有两个办公大楼(六队刚迁入,原准备建办公楼)、两个修配车间、二个小实验室、一个大实验室、三个招待所,其他生活设施,如卫生所、食堂、娱乐活动场所各有一套。三个单位在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维持着三套管理人马,管理着小而全的三套设施,人力、资产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三个单位重组为一个单位以后,资产进行了重组,一套管理人员队伍,仅用一个办公大楼,六队办公楼不必再建,十三队办公楼改造成宾馆对外营业;两个修配车间合二为一增强了实力;两个小实验室归到大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几个卫生所合建成职工医院对外营业;这样也解决了需要增加投入才能解决的六队办公楼等问题,使原是闲置的资产发挥了作用,使原先具有的优势(机修、化验等)资产的功能得到增强,达到了资产重组――优化的目的。

地勘单位现有的生产性存量资产,主要是长期从事国家地质工作计划任务中形成的,资产的配置主要是为保证地质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国家地质工作任务规模锐减的今天,原有的资产配置形式已显然不适应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经营、发展多种产业的要求,这就必须形成新的资产配置形式。新的资源配置形式的形成,一方面要有增量的注入,更重要的则是要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潜力,就必须对存量资产重组。这种重组如果仅仅限于一个地勘单位之内,那么调整的余地不大;相邻的几个地勘单位统一调整,才能更有效地使存量资产的优势得以集中、功能得到增强,使存量资产中的劣势部分得以补充,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二、有利于地勘单位全面走上市场,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地勘单位走上市场以后,同一地域环境下的地勘单位受同一市场条件的限制,在选择发展项目上,往往十分相似,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矿队伍内部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这种“内耗”不但影响了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地勘单位经济的发展。

同处吉林省延边地区的第六地质调查所和第六探矿工程大队,是1979年专业化体改中第一批组建的两支专业队伍,80年代初这两支队伍开始逐步走上市场。六队是探矿专业队,通过各种途径调入了矿产地质人员、水工地质人员,组建了地质技术咨询部对外承担小矿山评价,组建了工程勘察施工处承揽工勘水井施工;六所则购置了钻机等设备,也同样承揽工勘水井项目;两个单位不但在小矿评价、工勘施工方面进行了激烈竞争,而且又各自组建了一支基建队伍,承揽土建工程和混凝土预制板加工;在当时个体运输不多的情况下,地处一地的两个汽车队在对外运输上也竞相压价。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专业化体改后两个单位在从事计划任务中建立起的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的关系,致使在后期有些可以联合的项目,即使是在局的协调下也未能联合起来。两个单位至今未能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目前的经济状况都十分严峻。

地勘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并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建立自己的优势产业。这种优势可以是规模优势,也可以是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但无论要取得那种优势,单位之间的联合是十分必要的。同处一地的几个地勘单位只有进行这种联合,重组人、财、物各类资源,才能消除各种“内耗”,增强自身实力,并逐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有利于地勘单位精简管理机构、转换管理职能

计划体制下设置的地勘单位,每一个地质队施行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大队机关作为管理中枢,行使着全队各种事物的决策权,统一指挥生产,统一调配全队的人、财、物各类资源。在地勘单位走上市场、开始从事经营活动的初期,仍然沿袭了这种管理体制。随着地勘单位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除少数地勘单位依托具有一定规模某一产业,形成“以院带队”、“以厂带队”的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格局外,绝大多数地勘单位那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已经崩溃,逐步形成了在地质队这块事业单位牌子下若干经营实体独立经营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不少地质队长兼着二级实体的头头,但经营主体的变化已是显而易见的。即经营主体已由大队一级转移到了二级法人单位,这样大队机关的职能仅限于一些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随着二级经营实体的不断发展,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大队机关,在一部分地勘单位其职能更多地转移到了服务领域,即实现了“空壳化”;另外一部分地勘单位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化改造,成为以资本营运为主要经营方式的集团公司。不论转化为“空壳”,还是转化为实体,他们都具备了扩大管理范围的功能。在具有这种发展前景的情况下,也就有必要对地处同一地域的几个地勘单位进行重组,以推动地勘单位精简管理人员、加速地勘单位管理机构职能的转换,从而加快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

四、有利于地勘单位与地方经济融为一体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搞活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无论是组建企业集团,兼并破产和再就业,还是优化资本结构,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然而,地矿部门的地勘单位、企业却享受不到这些政策,这一方面是由于条块分割体制上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未能很好地同地方经济融为一体,并且实力不强,因而未能引起地方的重视。广西地勘局的经验一再表明,只有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地矿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矿部门人员、技术、设备等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将部门经济融于地方经济之中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地域关联原则对地勘单位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地勘单位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趋势,抓住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交通、通信、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机遇,积极发展工程勘察施工业,组建施工集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地矿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会干的要抢着干,不会干的要学着干,要干大的,干新的。要在不同行业中将地矿经济渗透到地方经济中去,将地矿经济与地方经济融为一体,在地方经济市场中谋生存、要效益、求发展。要千方百计取得地方政府支持,密切各方关系,为开拓地方市场奠基铺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搞经济建设,什么样的情况都会遇到,尤其是长期从事与地方市场无关联的地质找矿工作的队伍,在初闯地方市场中遇到的问题会更难、更突出,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得不到市场效益,而且会在市场中寸步难行。只有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密切各方关系,开拓地方市场,路才会越走越宽。

近几年,国家为搞好国有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多数政策是针对国务院确定的l11个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许多地方政府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协调各部门,为其所属企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改革环境,而且多为现场办公,一厂一策。而地矿部门位于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地勘单位(企业)数量较多,在全部地勘单位(企业)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分别是:单位个数72.84%,从业人员62.18%,资产总量78.35%。因此,地矿部门用好用活地方政策的潜力很大。各单位首先要大力宣传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对地方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诸如就业效应、工业化效应,以及基础设施效应等,求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其次在权益纠纷上,要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让利于地方,但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掌握关键环节的主动权,不能完全被动,受制于别人。要注意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搞好个人关系。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处理各种权益关系,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处理好与工商、税务、金融及当地群众的关系。要把地勘单位战略性重组纳入地方整体改革规划中,以取得地方政府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