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重力勘探主要用于研究哪些地质问题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2-08-27 05:46   点击:116  编辑:广生   手机版

1、研究地壳深部构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成矿远景区﹔

2、掩盖区的地质填图﹐包括圈定断裂﹑断块构造﹑侵入体等﹔
3、广泛用于普查与勘探可燃性矿床(石油﹑天然气﹑煤)﹐
4、查明区域构造﹐确定基底起伏﹐发现盐丘﹑背斜等局部构造﹔
5、普查与勘探金属矿床(铁﹑铬﹑铜﹑多金属及其他)﹐主要用于查明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和岩体﹐进行间接找矿﹔
6、也常用于寻找大的﹑近地表的高密度矿体﹐并计算矿体的储量﹔工程地质调查﹐如探测岩溶﹐追索断裂破碎带等。

钻探技术与固体矿产勘探

我国的矿产资源经过数百年的探寻和开发,地表及浅部矿产资源多已被发现和利用。从整体而言,矿产资源的新发现向深部和海域发展,发现和开发的难度、风险性越来越大,前期投入成本亦越来越高。由于长期矿产勘查开发投入不足,我国矿产资源新发现的数量和新探明的储量增长缓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1994~2000年,45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出现负增长的矿种已增至26~27种,连续3年减少的矿种有铁、锰、铬、镍、钨、钼、铌、磷、钾、石棉、隐晶质石墨、萤石、菱镁矿、膨润土,计14种。

解决办法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结合地质队伍“野战军”的组建,增加投入,提高探矿工程装备水平,加大固体矿产勘探开发力度,向过去难进入的勘探空白区要储量。同时,组织实施东部大挖潜,加大东部矿山周围及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向地球深部要储量。这是探矿工程技术传统的服务领域,目前的技术水平已能部分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

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加大国外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我们探矿工程技术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完善矿产资源勘查机制的政策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机制还处于转轨时期,问题很多,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明晰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权力与职责,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建立激励制约机制是当务之急。

3.5.1 进一步加强矿产勘查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加快《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的步伐,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精神完整、明晰地体现出来。进一步完善地质勘查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的设定,对地勘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权限划分作出明确的规定;对矿产勘查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资质管理、勘查登记管理、勘查成果登记管理制定具体的规章。要确立国土资源部在矿产勘查规划、管理方面的绝对权威,统一协调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认识,明确其具体职能,既要做到管理严格,又要因地制宜,适应地方形势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国应该打破“一刀切”的传统,切合实际地推行地方特色化管理模式,通过协调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整,适当地、有条件地向地方管理机构放权。对于那些组织机构健全、行政人员业务素质高、有能力确保本地区资源勘查稳定发展的省区市,可以放宽其在矿产勘查管理方面的权限;当然,作为保障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地区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调查与监督。

还要通过立法,根据国家矿产资源规划,科学地设置探矿权,对发现有商业价值的矿产地的探矿权人,依法维护其继续勘查、探矿权转让、采矿权取得等权利。对已有的矿产勘查法规、规章、部门文件进行清理,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要废止;根据当前法规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需要,对一些现行法规政策进行完善,如对价款的收取及分配管理办法,市场准入条件、范围和市场运作中的利益分配、探矿权“招拍挂”等问题拿出规范的办法,从政策层面上进行规范。

3.5.2 加快政府地勘资金运行机制的建设

伴随着国土资源部的成立,以及随后的地勘队伍属地化、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国地质勘查业的体制、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也相应要求地勘行业的投资机制进行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的运行机制。

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职责范围。要制定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规划,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公益性地质工作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财政部门要建立公益性地质调查科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力度,切实保障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和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运行。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所需的基本建设费用纳入基本建设资金渠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依法维护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合法权益,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要加强技术、质量和成果管理,确保成果质量和资金使用的效率。完善地质资料、地质成果的发布与扩散等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所需经费纳入中央和省级公益性地质工作预算,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公益性地质工作是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基础。当前尤其要做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向战略性矿产勘查和社会投资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转化。从大调查的资源评价到矿山建设之间的中间环节,正是要靠大量的商业性地质工作来解决。因此,国家财政要加大矿产勘查前期的投入,适当增加前期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为商业性矿产勘查降低自然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商业性矿产勘查。

要统筹协调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做好衔接,避免重复,实现勘查投入整体效果优化。

3.5.3 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矿产资源勘查市场混乱,投资环境差,既是运行体制、机制不成熟不健全的问题,同时也是部分政府机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要改善矿产勘查的投资环境,政府要研究制定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指导目录,编制商业性矿产勘查年度报告和投资指南,包括重点矿种和重点区块,调控和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方向。科学划分勘查区块,合理设置勘查区块,防止将整体的勘查区块化整为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矿产资源政策,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创造公开、平等、有序、统一的矿产资源勘查投资市场环境。

在这其中,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依法设立地质勘查行业准入标准,保证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建立健全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制度。探矿权人必须履行环境保护、汇缴资料、最低投入和缴纳租金等法定义务。同时,建议政府建立一套矿产勘查行业的信用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联网,对于那些业务素质低、经营业绩差或曾经违法违规的勘查机构和个人进行登记,并随时接受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查询,以有效地遏制破坏矿产勘查市场稳定的违法行为。

当然,仅仅在地质勘查行业的准入适度上做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特点的退出机制,在切实保障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者权益的基础上,要依法抑制圈而不探、恶性炒作等现象。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效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通过逐年缩减探矿权勘查区块的登记面积的方法,刺激各探矿权人加快工作进程,及早拿出成果。

3.5.4 培育地质勘查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要素配置的基础作用

规范和发展矿业权市场,要大力发展二级市场,凡是通过投资(包括政府投资)形成的矿业权均属二级市场,政府要为发展矿业权二级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矿产勘查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发展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制订市场准入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矿产勘查企业上市融资。

建立全国统一的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全国矿业权交易市场统一网络,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控和监督下,严格交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运行规则,保证信息畅通,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交易。

建立矿业权市场管理的信息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服务的标准、程序,构建便捷的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和费用。建设国家和地方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矿业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矿业权监管信息系统,形成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与矿业权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要规范矿产勘查技术劳务市场,启动矿产勘查的投融资市场,整顿和规范矿产勘查中介市场,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3.5.5 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的发展

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培育壮大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一要鼓励和促进矿山企业开展和参与商业性矿产勘查。鼓励矿山企业与勘查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矿山企业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延长现有矿山服务年限而开展的补充勘探,可以优先取得探矿权。矿山企业开展共生伴生矿产和尾矿的综合评价、勘查、利用,可以在其采矿范围内依法进行,并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二要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机制灵活的找矿企业。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探矿,支持民营矿业公司与地勘单位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进入矿产勘查市场。三要积极发展矿产勘查中介服务公司。保护投资勘查中介、法律中介、财务中介、地质中介公司等服务公司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各类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公司。四要进一步扩大矿产勘查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大鼓励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力度,依法保障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合法权益。

3.5.6 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引导

切实做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提高公益性地质资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风险,拉动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发展。加强对登记矿业权的商业性地质勘查资料的管理,要求矿业权人履行汇缴地质资料的义务。在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强对商业性地质勘查资料的汇总、分析工作。对以往形成的、没有申请保护或超过保密期的地质资料,依法公开使用。

提高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加快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和服务进展。提升地质调查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地质资料信息、图书档案、博物展览等社会公益服务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了解地球资源与环境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大,利用高新技术,加强对地质资料的提炼与加工,向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性地学产品与科普产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