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该怎样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2-07-31 16:19   点击:118  编辑:谢启   手机版

管辖海域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国土资源,象陆地国土一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我国的海洋资源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有急需加强保护的双重任务,应该实行合理开发战略,使国家管辖海域成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基地。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国家管辖海域的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砂矿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富钴结壳资源、热液硫化物矿产等,有巨大的潜力。要加大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提高国家的资源保证程度。力争在海上发现新的大型油气田,使海洋油气产量在全国油气总产量中的比重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以上,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要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列入国家计划,重点进行南海北部陆坡区相关海洋环境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商业性勘查做好资源、环境和技术准备。要加强有争议海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并积极贯彻“搁置争议、共同原则”,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力争海洋权益主张重叠区域的资源份额。

我国海洋地质技术实施是什么?

1958年,国家科委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中国近海综合调查”,1963年制定了“海洋科学十年长远规划”。60年代初在渤海开始的以石油普查为主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区域性海洋石油勘查工作,使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跃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几十年来,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海军等部门以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一批起点高、投入大、影响广的海洋调查和研究项目,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一系列重大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形成了以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卫星遥感等综合技术为调查手段,集当代高新技术于一身的新兴海洋油气产业。

一、海洋勘测获得丰硕成果

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先后进行了以寻找油气为主的不同比例尺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完成1∶50万图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6幅,1∶100万图幅3幅,1∶20万工程地质调查9个图幅,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1∶25万影像图10幅,1∶25万影像海图10幅,出版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图件和专著。目前,系统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准备启动。

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从无到有,取得重大进展。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开始了莺歌海的石油地震勘查和海上简易钻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在我国近海海域发现了渤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等大中型含油气盆地,总面积达114万平方千米,计算石油资源量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8万亿立方米。目前珠江口、渤海和北部湾盆地已成为我国海洋石油的主要产区,莺歌海―琼东南和东海陆架盆地可望成为我国海上天然气主要产区。

二、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获得重大成果

天然气水合物是当前国际公认的重要替代能源之一,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战略资源。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获得重大成果,1999年首次在西沙海槽、东沙群岛东南部等海区相继发现BSR地球物理标志,2001年发现了地球化学高异常和碳酸盐结壳等水合物赋存的直观证据,展示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存在的巨大前景。初步估算,仅西沙海槽海区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就高达45亿吨油当量,整个南海北部陆坡区的远景资源量超过100亿吨油当量。同时,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室在青岛建成。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差距正在缩小。

三、我国滨海砂矿勘查获重大发现

现已探明分布在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滨海砂矿有锆石、金红石、石英砂、钛铁矿、砂金等13个矿种,各类矿床195个,总资源量可达1.6万亿吨。滨海地带分布的建筑砾砂、海底煤田、滨海平原地下卤水、贝壳堤等也已经或正在勘探开发利用。

四、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取得进展

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政府积极参加联合国解决有关国际海底问题的工作和协商,并已成为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国和最大的海底投资国之一。199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提出登记申请,并于1991年获得批准,成为国际上第五个海底开发先驱投资者,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7.5万平方千米拥有勘探权和开采权的合同矿区。预计到2020年初步建成深海采矿业,可形成年产多金属结核300万吨的能力。与此同时,对富钴多金属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也开始进行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五、极地考察获得重大成就

自1983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进行的第一次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18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相继完成了“南极大陆和陆架盆地岩石圈结构、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以及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研究”,以及南极半岛西北海域和南设得兰群岛海陆结合的地质科学考察,编制了全面反映国内外最新地质研究成果的1∶500万南极洲地质图,所获得的新资料将对南极大陆形成演化和地质构造研究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提供极有价值的佐证,令世界地学界所关注。

六、海洋地学和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在海洋基础地学研究方面,油气生、运、储、盖理论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内在机制研究,海洋与生物圈的互相作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版了大量海洋地质综合图集和理论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海洋地质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中国的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已逐步形成独立体系,某些学科的研究水平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起点高、效益好,如应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重点海区进行海底地形测量、应用高分辨率地震和海洋多波地震勘探对大气田勘查评价、应用双船地震探测技术进行海底的深部探测等,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海域深部地质构造和油气远景的认识,有力地指导了我国在新的区域、新的深度对油气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同时,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合作研究项目,组织了大量的双边或多边的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小了与当代世界海洋地质强国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成就无疑受世人瞩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国际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以财力、智力、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为主导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无论从其深度或广度都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要使我国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取得主动,一定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新课题、新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地质工作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使我国海洋地质工作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开发海洋、管理海洋的需要,而且能在国际海洋活动中取得主动权。

2008年10月8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命名为“海洋六号”,接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马申达为新船下水行掷瓶礼后,礼炮齐鸣,“海洋六号”从船台缓缓下滑,驶入长江(图36-1)。

图36-1 海洋六号船

“海洋六号”船是首次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为一体,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由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它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国际先进技术及设备,配置了深海水下遥控探测系统、深海取样分析和高分辨率地震调查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调查设备,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通用性好,能满足多学科、多手段综合调查要求,将是一艘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其满载排水量为4600吨,将可在国际海域无限航区开展调查。它的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正在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