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3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发展现状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2-06-17 23:28   点击:275  编辑:包瑗   手机版

前瞻网摘要:虽然住宅地产“严控”给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仍在快速发展。随着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商业模式也正在悄然兴起,为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带来福音。
  前瞻网中国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建设期,下游需求空间广阔,国家也一直在不断推进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的使用,以减少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拌混凝土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未来10年,我国仍将是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最好发展时期。

如何促进中国矿业发展

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家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矿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中国矿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截至2007年底,我国矿业总产值达8555.9亿元,约合1200亿美元,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但是总量的提高并不代表中国已经成为矿业强国,中国与真正意义上的矿业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中国国情出发保障矿产资源供应 从人均矿产资源占有来看,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十分匮乏,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世界工厂”的现状,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却要求中国不得不消耗更多的资源。长期来看,这种局面必然会降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而,这样的局面必须扭转,也就是说,为保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禀赋条件,从国情出发建立矿产资源保障体系,保障矿产资源的供应。
——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矿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矿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高低。这是由矿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矿产资源的属性和当前世界矿业的供需形势共同决定的。在目前我国矿业发展战略不明晰、矿业市场较为混乱的背景下,我国矿业普遍流行的探采结合、以采代探、只采不探的矿业开发模式是我国资源利用率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不通过大规模勘探完全掌握一个矿体的赋存形态,就不可能整体规划采矿作业,这本来是矿业生产的常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短期利益导向下的各类开发主体往往在地下资源赋存状态不明的情况下进行掠夺式开采。重建矿业微观基础,整顿矿业市场秩序,建立整套矿业企业长期发展的机制,形成集约型矿业发展模式,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条件。
——相当一段时期里,中国应当降低而不是增加矿产资源的自给率
当前居主流地位并主导中国矿业发展方向的一种观点,主张保障中国矿产资源安全就是要提高矿产资源的国内自给率,降低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或减少对国外矿产品的进口,想当然地认为减少了进口就可以减少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本来就匮乏,不足以支撑中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果一味强调矿产资源的自给,必然会导致资源的透支使用,造成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矿产资源加速消耗乃至最终枯竭。当出现资源枯竭这种极端情况时,中国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就只能是100%,中国经济就会处于严重不安全的境地。
我们应当纠正目前主导中国矿业发展战略方向的这种错误矿产资源观,转而以国际的视野盯住全球市场,从全球市场上大力寻求、开发新的矿产资源来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采取包括鼓励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获得资源在内的各种措施,抓住各种有利的国际时机,发掘各种有利的国际因素,形成相对稳定的、可控的国际矿产资源供应源,使中国能够尽可能多地长期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而将自身有限的资源储量节约下来,作为我们的“家底”。这样,一方面保证我们的矿产资源不至于因过早、过度的开发利用而面临枯竭的危险,从而使我们不会因矿产资源问题影响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出现国际资源市场恶化等特殊情况,我们反而能够依靠自身的矿产资源储量实现自给自足。
——国家应当严格对小矿的审批,加强对小矿的治理整顿
为了激发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往往给予地方政府相当的矿业管理权限,尽管原则上管理权是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但在执行层面往往难以控制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因此,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各种行政管理权利割据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经济利益割据的现象,大量破坏性开采的中小矿悄然而生。结果,中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很不经济。许多中小矿山承包给私人开采,由于缺乏必要的规模和技术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乱采乱挖破坏资源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原本可以继续使用的矿山变成了死矿、废矿,资源利用效率极其低下。与此同时,矿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家应当下大力气加强对小矿的治理整顿,坚决杜绝无证开采,违规开采,同时大幅度提高准入门槛,减少对小矿开采权的审批。中国矿产资源禀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小矿和贫矿多,可采程度差,这就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花大气力调控好小矿和贫矿的合理开发。一方面,随着未来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升高,现在不适宜开发的小矿和贫矿,在未来可能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富矿,届时适时开发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利用的成本。因此,小矿和贫矿开发标准的制定以及审批层次必须在中央政府,以避免地方政府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中小矿对于国家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特殊战略储备地位,是保障中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根基。当国外矿产资源供应比较充足,价格比较稳定的时候,中小矿和贫矿可以起到类似于“蓄水池”的作用,作为中国的矿产资源储备。一旦世界矿产资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动,就可以迅速开发利用这些中小矿和贫矿,保障我国资源供应。从这个角度看,也只有在中央政府层次控制“蓄水池”给排水作用,才能最好地发挥资源战略储备的功能。如果现在“一哄而上”浪费和糟蹋了这些根基,那么将来一旦真的出现矿产资源危机,中国将无矿可采,无矿可用。因此,小矿大批(必须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掌握审批),应该是管理小矿和贫矿的核心措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增加矿产资源储量 在通过安全环保高标准控制小矿和贫矿开发实施资源节流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在国土范围内开源,增加自身矿产资源储量,这是改变资源储备和供给状况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与现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储量应当置于更为优先的战略地位。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有机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扩大资源储量基础,尽最大努力吸引和支持各种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到矿产资源地质勘探领域,尤其是鼓励进入风险勘探领域,从而为国家不断发现和积累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对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埋藏于地下的矿产资源是隐藏在国土范围内的宝贵财富,但如果没有被发现,就谈不上具有经济价值,更谈不上如何保护或有效利用的问题。此外,就算发现了某一矿产资源,但如果不能掌握这一资源的整体赋存状态,那么也不能做到整体开发和有效利用。因此,地质勘探的力度和深度也是保证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从目前中国的总体情况看,无论是普查寻找矿源还是对已知矿源赋存状态的掌握,都与先进国家有较大距离。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必须有能力平衡好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开发利用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两类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配比关系,通过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尽可能多地发现矿产资源,营造有利的矿产资源保障条件,以作为保护矿产资源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和前提,进而促进矿业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勘探领域的改革开放,在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领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地质勘探市场长期处于一种双轨制体制,从业人员以国有事业单位(勘探队)为主,而投资机制以市场为主,投入资金主要以现金为主,没有形成矿业资源与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是导致我国小矿林立,矿业以采代探为主的重要机制性原因之一。
我们应当研究如何启动我国风险勘探市场,特别是如何通过矿业创业板培养我国的风险勘探资本市场。这就需要细致研究和把握风险勘探的规律,大幅度放松进入国内风险勘探市场的管制,以市场机制引导为主、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为辅,吸引和鼓励各种力量,创造国内外风险资本从事风险勘探的投资平台。在我国风险勘探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和提高的同时,在一些特殊矿业领域,尝试引进国际风险勘探资本为我国增加资源储量。而在矿产资源探明以后,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则要以政府规制为主,以环保标准、安全标准、技术水平、产业组织能力、运营透明度、矿山社区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并严格控制开发时机和开发节奏。这样,以市场机制放开“探”、以政府规制管住“采”,多探少采,开源节流,在国家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基本态势下形成矿产资源储量不断增加的良好局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