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2-03-01 11:07   点击:77  编辑:詹伦   手机版

中国矿床水文地质分类的研究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在初期主要是由在中国工作的前苏联专家进行的,由我国专家进行的矿床水文地质分类开始与20世纪50年代末期。

1959年,王锐等人编著出版《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一书,首先以气候因素分出干旱区矿床与非干旱区矿床两组,其次考虑矿床与侵蚀基准面之间的关系分为4个亚组,最后以造成矿床充水的主要充水岩层分为5类(表1.1)。并且根据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然后把上面的分类组合归纳到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4个级别中来。

表1.1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1962年,地质部与煤炭部联合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规范(第一分册煤及油页岩)》中,根据我国的自然地理、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将煤田划分为:

1)充水岩层以疏松及半胶结岩层为主。

2)充水岩层以坚硬裂隙岩层为主。

3)充水岩层以岩溶化岩层为主。

4)充水岩层以坚硬裂隙或岩溶化岩层为主并为厚的疏松含水层覆盖。

每类又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同年,地质部与冶金部联合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规范(第二分册金属矿床)》划分为:

1)按矿床产状划分为层状与非层状两组。

2)每组又分为:充水岩层以坚硬裂隙岩层为主;以岩溶化岩层为主;以裂隙或岩溶化岩层为主并为较厚的疏松含水层覆盖的矿床等3类。

每类又按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

1974年国家计委地质局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规范(试行)》提出的分类是按矿床充水含水岩层的空隙特征,把固体矿床分为三类,即:

第一类充水岩层以孔隙岩层为主的矿床。

第二类充水岩层以裂隙岩层为主的矿床。

第三类充水岩层以溶洞岩层为主的矿床。

又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3种。

1981年,由水文地质研究所等十个单位组成的“地矿部岩溶充水矿床类型研究组”在全国重点岩溶充水矿山水文地质回访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研究分析提出了中国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这个分类的原则如下:

1)类的划分:根据对矿床充水的岩溶含水层的充水空间形态不同可把岩溶充水矿床分为三类,即:①以溶隙充水为主的矿床;②以溶洞充水为主的矿床;③以暗河管道充水为主的矿床。

2)型的划分:矿床充水岩层与矿层的不同接触组合关系直接关系到矿床开采时岩溶水进入矿坑的进水方式、进水途径及进水条件,影响矿山开采的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按充水岩层与矿层的接触组合关系可以分为:①顶板直接接触;②底板直接接触;③顶板间接接触;④底板间接接触。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考虑矿层(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的关系、地表水体的影响、充水岩层的分布面积(或汇水面积)、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及岩溶塌陷程度等几个主要因素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等3级。

该分类原则已为1991年出版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采纳。

在此规范中根据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将充水矿床分为3类,即:

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第三类,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第三类还可进一步按岩溶形态划分为3个亚类,即:第一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二亚类,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三亚类,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各类充水矿床按矿体(或矿层,下同)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将充水方式分为:

直接充水的矿床:矿体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厚度)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冒落带之上,矿体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柱)或弱透水层,地下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导水裂隙带或弱透水层进入矿坑。

底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之下,矿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承压水通过底板薄弱地段、构造破碎带、弱透水层或导水的岩溶陷落柱进入矿坑。

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负责程度,将各类充水矿床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3型。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及中等,或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或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构成矿床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并具有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导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1995年,刘启仁等人编著出版的《中国固体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与勘探评价方法》一书中,据气候因素、主要充水岩层的岩性和空隙性,以及矿床与含水层的接触组合关系等划分区、类、亚类和型,如表1.2所示。

表1.2中国固体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