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道红线如何划定?
“依据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有堤防的河湖,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湖,其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对于其他河湖,各地可结合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及河湖自然风貌保护等需求,针对城市、农村、郊野等不同区域特点,在已划定的河湖管理范围边界的基础上,探索向陆域延伸适当宽度。
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概念?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必须设置的区域,以保障生态保护基本功能的实现,划分生态控制分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其划定标准主要包括保护区生态功能完整性、不可逆性变化程度、重要性、风险等方面的考虑。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标准的明确有助于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也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此外,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机制可以使红线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耕地红线的划定依据?
、耕地保护红线的由来
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这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的数字,分为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两种。我国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根据2006年公布的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全国有耕地18.31亿亩,离18亿亩的红线仅有3100万亩的空间。而2005年的土地变更调查表明,仅一年时间又减少了460.2万亩耕地,我国的耕地面积已降至18.27亿亩。那么,为什么中央要把耕地保有量红线定在18亿亩而不是更低?
依据就在我们的饭桌上。
我国每年要消耗多少粮食?一个粗略的估计是:当前13亿人口吃饭加上工业用粮等,每年粮食消耗量应该在4.5亿吨左右。200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4.57亿吨,到2003年降到4.3亿吨,仅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随后的三年,2004一2006年连续实现恢复性增长,到2006年为4.9亿吨。
我国每年还要增加上千万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中国粮食消费标准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研究,2010年我国达到小康水平时,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420千克,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440千克,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7.04亿吨。
专家根据我国目前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测算,到2030年,如果我国粮食完全自给,需要耕地数量为19.47亿亩;按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中确定的实现粮食95%的自给目标,则需要耕地18.5亿亩。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即要严格执行,不能突破。
如此看来,18亿亩是一个并不宽裕的数字。假如粮食生产技术没有大的突破,即使保住18亿亩耕地,到2030年,我们还要增加粮食进口。而根据自然资源部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测算,耕地保有量每减少2000万亩,粮食自给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占世界总数1/5的大国,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必须确立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即实现粮食95%的自给目标,也就是说要保证有18亿亩耕地。
四、哪些区域划定保护红线?
天津市本市河流生态用地保护总里程约1339公里,红线区总面积约884平方公里,黄线区总面积约431平方公里,涉及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潮白新河、蓟运河、子牙河等一级河道19条,以及输水河道3条。
其中,方案划定河道管理范围为红线区,黄线区一般按红线区外100米进行控制,具体还要结合河道两侧情况。
五、耕地红线划定的标准?
回答如下:耕地红线划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质量标准:耕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土壤质量标准,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和适宜的水、肥、气条件,能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
2.耕地利用状况:耕地红线划定的依据之一是耕地利用状况,只有经过实际利用的耕地才能被划定为耕地红线。未经过实际利用的土地不得作为耕地红线。
3.自然地理条件:耕地红线划定也要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比如地形、水文等因素,只有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才能被划定为耕地红线。
4.社会经济因素:耕地红线划定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比如人口密度、农业发展水平等,以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耕地红线划定的标准主要是以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划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农业发展需要的耕地红线。
六、生态红线由哪些部门划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厅。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厅统筹组织了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主要省份环保厅(局)管理者对生态红线的概念、内涵、划定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对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七、红线划定养殖用地怎么处理?
1. 红线划定养殖用地的处理方式有多种。2. 首先,红线划定养殖用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因此需要限制养殖规模和区域。可以采取的处理方式包括:减少养殖规模,调整养殖区域,引导养殖业向生态友好型发展等。3.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的扶持政策,鼓励养殖业向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例如,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4.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红线划定的养殖用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违规扩大养殖规模或非法占用养殖用地。5. 最后,可以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推动养殖业的创新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和环境友好性,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征地红线划定的法律依据?
法律规定什么是拆迁红线
拆迁红线是规划确定的拆迁地块的的标志线.而规划红线则是宏观规划用地范围的标志线.
依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征收人会公告征收方案,而征收方案的内容包括征收的范围,当事人可查看征收方案确定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第十六条 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九、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时间?
2020年开始划定
生态红线是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主要分为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三大区域。第一条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红线。指的是水源涵养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等。城市发展需要安全健康的水源,这是一条经济社会的生态保护安全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第二条是生态脆弱区或敏感区保护红线。即重大生态屏障红线,可以为城市、城市群提供生态屏障。建立这条红线,可以减轻外界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和风险。广东韶关便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第三条是生物多样性保育区红线。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红线,是为保护的物种提供最小生存面积。红线就是底线,如果再开发就会危及种群安全,非常紧迫。
十、2020生态保护红线怎么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指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此次发布的《意见》指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一直持续,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21.4%,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例超过60%。这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密切相关。尽管中国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但由于保护地存在空间界线不清、管理混乱等,导致生态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而此次发布的《意见》详细的从如何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进行阐述,对怎么划、怎么管都有明确的规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惠远说:“明确了怎么划,提出概念容易,但是空间上要落地,怎么落,谁来牵头?这次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协同各个部门开展,明确了怎么划。还有明确了划完之后怎么管,这里面属地管理,明确责任,把各类保护地已有的法律法规整合一起,强化管理。同时也明确了追究等相关措施,这都是怎么管很重要的内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