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秦代青铜剑的重量一般是多少?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2-21 19:46   点击:265  编辑:admin   手机版

秦代青铜剑的重量一般是多少?

青铜剑一般在10公斤以内,做工一流,下面附其他当时的常规兵器 兵马俑坑不仅是一个艺术的宝库,而且还是一个庞大的秦代兵器陈列室。目前已出土各类兵器数万件,分为长、短和远射三大类。长兵哭有矛、戟、戈、殳、钺、铍,短兵器有剑、弯刀,远射兵器有弓、驽.尤其是铍、弯刀的出土为古兵器考古史上所罕见。 铍古书记载颇多,但无完整实物出土,其首和短剑相同,长约30厘米,后装长约3米的木柄,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弯刀为考古上的首次发现,其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边有刃,是一种推、钩两用的兵器。青铜剑的工艺水平更使人叹为观止,长约90厘米,近锋处束腰,棱有规则,刃锋锐利,光亮如新。经测试含有多种稀有金属,表面包有10微米左右的铬盐氧化层,系经特殊处理形成,光洁度在▽6--▽8之间,硬度相当于调质后的中碳钢。秦俑坑出土的铜兵器均系铸造成型,成分以铜锡为主。根据用途不同, 其合金配比不同,硬度也有所不同。这些兵器大部分表面都经过了铬盐氧化处理,曾强了武器的防腐抗锈能力。这项技术应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弩 秦代弩的种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秦俑坑发现的弩弓遗迹多达数百处。从完整的弩弓遗迹判断至少应有三种不同形制的弩。弩弓为木质,均已腐朽,朽木残长130至140厘米,弩臂也已腐朽,末端安有青铜弩机。弩机通高16.5厘米,望山高5.5厘米。这是秦俑坑发现数量较多的一种弩。同时在一号俑坑还发现一种形制特殊的弩,它是在残长64厘米的弩臂上重叠了一根木条,在弩臂上还夹有铜饰件。显然这些装置都是为了增强弩臂的承受强度,说明它是一种张力更强、射程更远的劲弩。在二号俑坑还发现一处特大型号的铜镞,每支重量达100克。较其它铜镞长一倍。这不仅是秦俑坑也是兵器史上发现型号最大的铜镞。使用这种铜镞的必然是一种张力更大,杀伤力更强的弩。 青铜剑:左剑出土于一号俑坑T19方八过洞。通长93.8厘米,身长72.2厘米,最宽处3.2厘米。右剑出土于一号俑T2方一过洞。通长92.8厘米,身长71厘米,最宽处3.2厘米。 秦始皇兵马俑一、二号坑所出土的青铜兵器,最让人着迷的——首先要数锋利坚韧的秦青铜长剑。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第11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把“记忆合金剑”。这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程度超过了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

汉匈决战布帛造什么武器

1.汉剑

汉剑袭承周剑形制,与后代唐剑、宋明剑等区别较大。握柄截面依然是圆形、柄首呈圆盘形(首)防止脱手,护格(镡)有所扩大、对手部防护略有加强;钢铁的强度使得剑体截面从青铜剑的八面、六面简化为四面;长剑普遍长于80cm,100cm及以上者比比皆是(出土的西汉时期剑最长达到146cm,另据闻甚至还有160cm者,令人咋舌)。 剑虽然渐渐不在战场发挥作用,但因其文化内涵、更因其功能主刺的特质,使得其尚武装饰及日常防身作用更加显著。汉代另有一种尚方斩马剑,推测其形制应该非常硕大,具体用途则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象征性的礼器、也有学者认为是实战兵器。根据汉代记载来看,民间冲突中以剑伤人杀人的比例非常高,这种全民喜击剑、私斗盛行的氛围,与后来欧洲文艺复新时期何其相似?

装具上,汉剑分为首、镡、M、克牟糠帧J涤谜浇N势拥耐撸局是倚沃扑洞蟮Ь摺⒂袷竦挠窬摺⒔鹨笆蔚慕鹨咴蛭矸莸南笳鳎碜诺匚缓腿僖

2.环首刀

这里的环首刀特指汉代被称作“大刀”的长度汉制三尺(汉代一尺大约为今23.1cm,三尺即69.3cm)、四尺、五尺及以上的刀,目前所见最长的刀为146cm,系1987年出土的三国时期刀。区别于之前游牧民族及中原广泛使用的青铜环首削刀(目前资料来看,环首削刀是游牧民族发明的可能性很大),这类“大刀”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用于战场的攻击性武器,是汉人结合环首削刀的外形、长剑的实战尺寸、以及钢铁技术为核心的独特创造。在周边民族还使用青铜剑铁剑的时候,汉人的环首刀已经显示出的极大的优势:厚背单刃的结构强度远胜同尺寸的剑,擅作猛烈劈砍、使用相对简易,无论骑兵突袭还是步兵结阵都很适用。环首的设计除了平衡配重、防止脱手外,还起到了美观的作用,且随着时代发展,环首及环内装饰造型越发精致丰富。

纵观整个汉代,即便周边民族学习制造了环首刀,其技术也与汉朝有不小差距。比如,榆树老河深东汉鲜卑墓出土的环首刀,虽为炒钢锻制,但含碳不均,有的刀甚至是中心含碳高而刃口碳低的诡异分布;且所鉴定两件铁刀的刃部均未经淬火;通长最长者也只有60cm,同时出土的铁剑最长亦不过95.8cm。相应的研究报告也明确指出,这些刀与“同时代中原地区出土的某些高质量钢刀在质量上有明显差距,但与次品相似。说明制造技术不成熟,质量不够稳定”。长器

1.卜字戟

卜字戟是典型的钢铁时代产物。在战国戟的功能性基础上,钢铁赋予其更直接的卜字造型,前端矛头和侧端横刃均变成了窄长尖利。美观度上或许不如青铜戈、青铜戟的细腻华美,但实战功效的加成则倍许有余。在汉帝国的军队中,卜字戟属于装备比率很高的主战兵器,为帝国开疆扩土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2.长

东汉《释名•释兵》曰:“矛长丈八曰,马上所持。”既后世隋唐的槊,指整体达到一定长度的骑兵用矛。从目前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最大的特色反而是其夸张的刃长。作为一种矛、一种骑兵武器,其刃部长度甚至与长剑相仿,有的文物实物达到76cm、88cm,更有甚者超过90cm,实在令人惊叹。

3.铩

《说文解字.金部》讲:“铩,铍有镡也。”铍是东周就出现的兵器,简单理解就是装在长杆上的宽刃剑。与矛不同,矛是尾部有套管(称作銎、骸)、长杆插进矛尾套管固定;而铍则完全相反,是尾部和剑一样是带铆孔的剑茎、茎插进长杆中固定。铍的这种结构,应该很适合进行长距离劈杀、具有一定的克制骑兵的效果。铩就是铍的基础上增加宽大的镡(护格),更利于格斗。按照张衡《东京赋》中“O将司阶、虎戟交铩”的描述看,这种兵器似乎更多用于旗门、羽林这类精锐禁卫军队。

(三)奇门

1.钩镶

钩镶是一种异形盾,全铁构成,中间是一面带尖刺的小盾,上下伸出带弧度的勾状枝。从汉砖画像来看,钩镶往往配合环首刀使用,它的这种结构非常适合缴夺控制对方兵器、尤其是戟、铩类具有横向结构的长兵。从功能来看,钩镶更适合单兵捉对格斗中进行技术性操作,所以并不适合大规模军阵作战,应该是精锐陷阵追击、军士近身防护等小规模战斗中使用的武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