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6-15 08:52   点击:2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大宗不足,稀有不缺”。目前,工业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的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铝、钾等相对短缺,而新兴能源、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需要的“三稀”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在矿产资源禀赋制约及工业化进程对矿产资源消费增加的双重作用下,当前我国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已从个别矿种向全面短缺推进,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即使是传统的优势矿产,目前大多也面临资源保障能力退化及出口过量等问题,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一、能源矿产

2009年,宏观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植与激励下,我国经济依然实现了8%的增长目标。与经济增长同步,2009年我国能源行业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并未扭转。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8.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8%;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净进口能源3.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7%。2009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约为9.7%。

从结构上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2009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6%;其次是原油,约占17.5%;第三是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约占9.4%;第四是天然气,约占3.5%(图5)。可见,我国是比较典型的高碳能源国家,要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能源资源压力。

图5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其中,石油是我国能源问题的核心。多年来,我国原油生产进展不大,而消费却在持续扩大,致使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原油产量1.89亿吨,比2008年减少0.4%;石油消费量4.05亿吨,比上年增长3.3%;净进口石油约2.11亿吨(其中,净进口原油19872万吨,净进口成品油1192万吨),比上年增长9.7%。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2.6%(图6)。

图6 2001~2009年我国原油生产与石油消费情况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核心,其以年为周期的波浪式生产推进规律得到强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煤炭的消费总量仍在不断增长,并且在2009年首次表现为供不应求,导致当年净进口煤炭1亿余吨,对外依存度为3.3%。从时间上看,我国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从6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净进口量接近或超过1000万吨(图7)。

图7 2009年我国原煤月度净进口量情况

二、短缺非能源矿产

我国短缺矿产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方面,大部分矿产的资源储量呈减少趋势,保障能力退化;另一方面,国内需求规模持续增长,供应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对外依赖严重,形势非常严峻。

(一)资源储量减少,保障乏力

从统计资料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铜、铅、锌、金等大部分矿产的储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不考虑采矿损失的情况下,静态供应保障能力主要为4~15年(表2)。

表2 2001~2009年大宗矿产储量变化情况

铁、铜、铝的静态保障能力虽然都在10年以上,但是这些资源消耗量较大,国内开发规模相对于需求来说又偏低,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铁、铜、铝资源以低品位矿居多,开发利用的经济性能不是很好,如果外界供应受到影响而需要提高国内供应比例的话,它们的保障能力还将减弱。

钾盐静态供应保障能力虽然达25年,但是我国的钾盐以液态资源为主,且生产钾肥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苦卤,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钾盐资源是一种呆滞资源,导致工农业生产所需钾盐中有2/3以上依靠进口来解决。

(二)冶炼扩大问题突出,原料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协调发展的“瓶颈”

尽管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受部分资源粗放开发、低效利用及技术创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比较明显,导致原料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协调发展的“瓶颈”。

1.黑色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锰、铬。我国铁、锰资源的突出特点是中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采选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得我国铁、锰矿石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导致2009年进口铁矿砂6.28亿吨,进口锰矿砂961.8万吨,对外依存度均向60%靠近。铬因为资源奇缺,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90%以上。

铁、锰、铬矿产的消费与钢铁工业发展紧密相关。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深入,在钢铁消费达到饱和点之前,这些矿产的消费仍将迅猛增长。鉴于我国废旧二次资源回收规模有限,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钢铁工业仍将以矿石为主要原料,对矿石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如果在勘探和替代资源方面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国铁、锰、铬矿石进口规模逐步扩大的态势将不可扭转。

2.有色金属矿产

大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铝、铅、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各种有色金属原料需求规模空前增长。在需求规模推动及非理性投资等因素诱导下,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规模持续扩大,使得原料短缺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铜:当前,我国国产铜精矿对精铜冶炼需求的保障度不足30%;另一方面,精铜也满足不了实际的消费需要。2009年,全国铜精矿(金属)产量97万吨,比上年略增长4.7%,仅能满足精铜冶炼需求的23.6%;精炼铜产量411万吨,比上年增长8.8%,只能满足消费需求的55.4%。不足部分均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或国内二次资源来解决(图8)。

图8 2001~2009年我国铜生产与消费情况

(2)铝:我国铝产业规模得到充分发展,氧化铝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氧化铝产量2379万吨,比上年增长4.4%。氧化铝的主要原料是铝土矿,由于我国铝土矿品质不理想,导致铝土矿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以前,我国铝土矿的年进口量不足100万吨,但是到了2009年进口量已高达1969万吨;如果再考虑到氧化铝及废铝的进口,估计目前我国炼铝原料的对外依存度约为60%(图9)。

图9 2001~2009年我国铝生产与消费情况

(3)铅:我国精炼铅产量及消费量一直都在扩大,而铅精矿产量不能随之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铅原料一直是影响我国铅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2009年全国铅精矿(金属)产量136.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仅能满足精铅冶炼需求的35.1%,不足部分依靠进口来解决。全年进口铅精矿160.5万吨,比上年增长11.06%;铅表观消费量386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图10)。

(4)锌:锌与铅虽然有着类似的问题,但是其原料的供应能力比铅要高。2009年全国锌精矿(金属)产量309.2万吨,能够满足精炼锌需求的71%(图11)。

图10 2001~2009年我国铅生产与消费情况

图11 2001~2009年我国锌生产与消费情况

(三)境外资源来源地集中,运输通道单一

目前,我国进口矿产来源地集中。例如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个国家的进口量占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0%以上,其中澳大利亚就超过40%;铜进口量60%以上来自智利、秘鲁、澳大利亚;锰、铬等矿产进口存在类似问题(表3)。如果上述矿产资源主要供应国之中的任何一个中断对我国的供应,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表3 2009年我国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量及进口来源

资料来源:全国主要矿产品产供销综合统计与价格通报,2009

从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的运输途径来看,绝大部分为海上运输,而且路途遥远。一方面运输周期长,另一方面必须经过一些海上运输要塞,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我国境外矿产供应构成严峻挑战。

(四)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营,资源代价不断增大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矿产品市场垄断、我国资源需求拉动和国内企业境外购矿无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资源代价不断增大。以铁矿石为例,尽管经历2008年下半年价格的急剧下滑,但是2009年至今都表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已达1190元/吨,基本恢复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

三、优势矿产

钨、锡、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是因长期过量开采与出口,导致钨、锡、锑资源优势已基本丧失,迫切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而切实实行保护性开采。

(一)锡

锡原来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但是目前其静态保障能力不足10年,资源家底非常脆弱,已经步入短缺矿产行列。更为突出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2008年锡精矿首次只能满足冶炼需求的50%,精矿供应短缺严重;与此同时,精炼锡供应短缺,彻底扭转了以往供应过剩的局面。

(二)钨

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已经连续多年实行总量开采控制,但是每年的实际产量均超出总量控制指标。2009年全国钨精矿产量(折WO365%)9.91万吨,比上年增长17.35%,超控制指标3.8万吨。因长期过量开采,导致经济性能好的黑钨矿储量持续减少,使得我国钨矿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对黑钨矿急需实行保护性开采。

(三)锑

锑虽然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但是因多年过量开采,导致其资源储量已不乐观,静态供应保障能力约为5年,已经步入严重短缺矿产行列。2009年全国锑精矿(金属)产量9.6万吨,与2005年和2006年相比,产量基本回落了40%,但是与需求相比仍显得过剩,使得2009年净出口锑冶炼产品4.1万吨(图12)。

图12 2001~2009年我国锑生产情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