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技能实习五 黏土岩类岩石的认识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3-19 05:00   点击:241  编辑:admin   手机版

技能实习五 黏土岩类岩石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要求

认识黏土岩类主要岩石,掌握它们的特征,并学会观察和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1.黏土岩类观察与描述的要点

黏土岩类由于物质成分极细小,因此肉眼观察应从下列几点入手:

(1)颜色:决定于黏土岩的矿物成分和所含杂质以及干燥程度。单矿物黏土岩常呈浅色(白、浅灰、灰白、浅黄、浅红),若混入有机质或硫化物则呈黑色;若混入氧化铁则多呈褐色、红色等;若存在多种染色成分则出现斑点状杂色。黏土岩潮湿时颜色一般略深些。

(2)物理性质:硬度、滑腻感、可塑性、断口、黏结性以及在水中能泡软程度和膨胀性。

(3)结构及构造:泥质、粉砂泥质、鲕状、豆状结构,以及层理、页理构造。

(4)有无生物化石等。念慧

2.观察下列亮高敏岩石类型

Ⅷ-40110 黏土

Ⅷ-40105 油页岩

Ⅷ-40114 黏土岩

Ⅷ-40113 黑色泥质页岩

Ⅷ-40116 黄绿色泥质页岩

Ⅷ-40107 钙质页岩

Ⅷ-40115 粉砂质页岩

Ⅷ-40106 硅质页岩

Ⅷ-40108 铁质页岩

Ⅷ-40104 碳质页岩

三、岩石鉴定举例

标本号:Ⅷ-40104

岩石呈炭黑色,泥质结构,具薄层理构造,岩石成分主要为泥质和部分碳质,岩石因含碳质较高易污手,可见植物化石。岩石硬度小,相对密度较小。

岩石定名:碳质页岩。

标本号:Ⅷ-40112

岩石呈灰白色,泥质结构,主要由泥质(水云母)组成,硬度很小,指甲可剥落,且污手,具页理构造。岩石较轻,不吸水。

岩石定名:灰白色泥质页岩。

四、课堂练习

通过观察,写出下列各标本的鉴定特征及区别:Ⅷ-40110与Ⅷ-40114,Ⅷ-40115与Ⅷ-40116,Ⅷ-40107与Ⅷ-40106。

思考题与敬枝作业

1.试说出黏土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用途。

2.按后生固结强度,黏土岩可分为哪些主要岩石类型?它们的特征如何?

3.怎样区分碳质页岩、黑色页岩和油页岩;黏土页岩、粉砂质页岩和薄层泥灰岩?

4.黏土岩类按成分分为哪些岩石?

5.泥质页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黑色页岩各有何主要鉴别特征?

6.黏土岩与细粉砂岩如何区分?

上段粉砂岩与下段粉岩区别

上段为流纹质晶屑灰岩,下段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砾岩;冷水坞组(K1l)上段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中段为含砾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岩,下段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茅店组(K2m)岩性为紫红色砂砾岩、砾岩,含砾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主要出露于万年县中部陈营镇附近以及西北部梓埠镇潘家源附近,中模零星出露。

第四系:更新统进贤组(Qp2jx)上部为均质红土层,中部为紫红色网纹红土层,下部为紫红色网纹状粘土砾石层;更新统望城岗组(Qpw)地层岩性为残坡积红土、网纹状红土、碎石层;全新统山背组(Qp3-Qhs)岩性为褐灰色含砂砾质粘土、粘土;全新统联圩组(Qhl)上部为细砂、粉砂质粘土、淤泥层,下部卖态缓砂砾石层、含砾砂层。广泛出露于万年县中部及西北部平原地带,出露面积较大。

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出露很少,以岩基、侵入体产出,主要为晚三叠世大港侵入体岩性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晚三叠世南岩单元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出露于万年县东部裴梅镇附近,出露面积一般。冷水滩区的地质构造经历早、中、晚古生界和中生界构造运动,早期的构造形迹遭受后期构造的破坏和改造,现在保存下来而较清晰的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加里东运动,发生在距今4亿年左右,使震旦系至奥陶系的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和轻度的变质。区内中部地区与东安、祁阳共同构成凹陷地带。第二次是印支运动,发生在距今2亿年前。这次运动使冷水滩区绝大部分地层上升为陆地,普利桥仍有一处狭长地带在海水之下,继续接受沉积,成为含煤的主要地层。第三次是燕山运动,发生在距今l.4亿年前,使弧形构造体系正式完成,全区均上升为陆地,只有小部分凹陷湖泊,后来接受陆相沉积物,形成现代的红岩。在弧形构造中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程度及强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由一系列呈弧形展布的背斜、向斜和压性断裂、旋转以及派生的“多”字形构造共同组成。

岚角山一牛角坝一普利桥一线,为弧形构造东部的一个构造带。这一地区内分布泥盆系至白垩系地层,总体上为一复式向斜构造。其中次一级的褶曲十分发育,伴随褶曲而生的压性断裂密集排布,使褶曲遭受严重的破坏;只有高溪市以西,黄阳司东南一带地区,褶皱形态较为完整。其中部分褶曲为北东间断裂所破坏,仅保存其半向斜或半背向斜形态,在平面组合形式上具有“多”字形的特点。当这些褶皱在接近两侧弧形褶皱时,其轴向有逐渐转向与相邻之弧形构造轴向一致的现象,明显地反映出受弧形构造的制约。

在弧形构造范围内,有一个旋卷构造,主要是冷水滩境内上岭桥镇的芹菜塘滑轮状构造,位于冷水滩之东,由四个弧形弯曲(上岭桥镇芹菜塘背斜、仁湾镇张家铺一上岭桥镇堰井边向斜、大闭档路曹家一上岭桥镇管家冲背斜、岚角山镇周家村向斜)的褶皱轴面组成。这些褶皱轴面呈放射状,朝中部集中,向四周撒开,每一褶皱面好像轮的叶片,为内旋作反时针旋扭的旋卷构造。

(二)地层

震旦系(z) 分布于区境北部花桥街镇、普利桥镇一带。中下部为灰绿色厚层浅变质中、细粒石英砂岩与千枚状板岩互层。顶部为薄层硅质板岩及乳白色厚层燧石岩,岩性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在126~584_米之间。

寒武系(E) 分布于境内花桥街镇、普利桥镇、杨村甸乡、黄阳司镇一带山区,与震旦系整合接触,厚1600~3595米。底部有石煤1层,呈扁豆状,一般厚度小于20厘米,最厚达l米,石煤透镜体有的明显受断层破碎带控制;下部以灰绿色浅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炭质板岩为主,炭质板岩中产海绵针骨等化石。中上部为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黑色板岩,产透镜状石煤。

奥陶系(O) 分布于境内花桥街镇、普利桥镇、杨村甸乡等处,与寒武系相似,且与寒武系整合接触,厚372~1923米。中下部为炭质板岩,硅质板岩夹透镜状石煤。上部以板岩为主,夹长石石英砂岩,产对笔石、心笔石、双头笔石、叉头石等化石。

泥盆系(D) 在区内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上岭桥镇、仁湾镇、珊瑚乡、伊塘镇等处,与下伏地层呈鲜明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厚846~2002米。仅有上统及中统,缺失下统地层。底部为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主要由紫红、紫灰红石英砂岩或含铁泥质砂岩组成。顶部为泥质砂岩、黑色泥岩及钙质泥岩,其余均为浅海碳酸盐相沉积。产假小泡沫珊瑚、云南贝、宁石燕及拟鳞木等化石。

石炭系(C) 主要分布在普利桥镇和花桥街镇一带,与下伏泥盆系呈整合接触。下石炭统(C1)大塘组(Cld)的测水段(Cldc)以粉砂岩、砂质页岩与页岩为主,中、上部常夹菱铁质结核及劣质煤,亦含黄铁矿颗粒,下部夹泥灰岩,顶部为灰白色铝土泥岩,底部为钙质泥岩。中上石炭统壶天群(C2+3)与下伏石炭统梓门桥段为整合接触,岩性以灰岩与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为主,底部有同生砾岩,产蜒类化石。

二迭系(P) 在蔡市镇、仁湾镇等处出露,与下伏石炭系呈整合接触。下二叠统(P1)自下而上分两组:栖霞组(Plq)主要为一套灰至灰黑色中厚至巨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以深灰或灰黑色岩为主,含硅质炭质及铁质。当冲组(Pld)下段以灰黑色、黑色泥岩、泥灰岩为主,上段以灰黑、棕褐色中厚层状含铁锰质硅质岩为主,浅部风化淋滤富集成铁锰矿。

三迭系(T) 三迭系上统(T3)为冷水滩区主要含煤深积,与下伏地层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平均厚41米。主要分布在普利桥镇、黄阳司镇、竹山桥镇。底部为砾岩,其成份以灰岩碎块为主,分选性差,呈棱角状;中部为灰色砾粉砂岩、粘土岩或深灰色泥岩,偶夹煤包;上部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砾质泥岩,局部地区为石英砂岩或介壳灰岩,夹煤1~3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