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太原市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和遗迹及时间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2-13 23:11   点击:242  编辑:admin   手机版

太原市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和遗迹及时间

古交旧石器遗址群    古交位于太原市区以西38公里处。这一带为汾河流经区域,系一较宽阔的山谷。大川河、原平河和屯兰河分别由南及西南方向流来,然后注入汾河。在其河流堆积的阶地上,目前已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多处。

早期遗存2处,是太原地区发现较早的文化遗存。一处在后梁,1983年7月发现。一处在王家沟,1990年3月找到石制品18件。后梁旧石器地点位于古交镇以西约1公里的后梁北坡,1983年10月~11月间发掘。在二迭纪紫红色砂页岩顶部的质地坚硬、富含钙质结核的微红色亚粘土层中,出土石制品459件。原料成分95%以上为角页岩,其次为砂岩、脉石英和石英岩等。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石核有单台面、双台面、多台面之分。石片的尺寸普遍较小,其中最大的长、宽、厚分别为177毫米、107毫米、40毫米,最小的长、宽、厚分别为40毫米、29毫米、10毫米。石器加工较简单,器形也不规整,惟有砍斫器有一定特色,而且数量也较多,约占石器总数的36%。这类器物的加工多是将扁平砾石的一端或一边单向修理出刃缘,其它部位不作修理或很少修理,用此方法加工的相类似器物在山西还很少见。

中期遗存2处,一处在古交钢厂附近,1959年12月发现;一处在古交镇以东的长峪沟,1983年7月发现石制品8件,仅有1件采自底砾层中,另7件采自砖场。古交钢厂位于古交镇以东约5公里的汾河南岸,这里高出汾河水面约50米,阶地堆积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砂砾层,上部为含有稀疏结核的沙质红色土壤。石制品就在这两层相交接的层位中。12件石制品中,有5件采自地层中,另7件采自低于阶地堆积的山坡上。原料均为角页岩。其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大型尖状器。大型尖状器仅有1件,用巨厚石片制成,长、宽、厚分别为24厘米、135厘米、7厘米,重2350克;呈枣叶形,背面留有天然面,尖部只在一侧边缘略为修整,形成一个锐利的三棱尖;为便于手握,与尖端相对端及两侧做了很多修整。该标本就其三棱尖的性质而言,与丁村遗址中发现的为同一类型。

晚期遗存1处,属于石器制造场性质。分布在东起古交镇、西至屯村、北到西曲、南达李家社的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的范围内。1983年7月,在二迭纪砂页岩形成的山坡上,采得石制品205件,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器形普遍硕大,打制风格粗犷。其中1件石核长、宽、厚分别为51厘米、45厘米、14厘米,重21500克,是目前山西境内发现的最大的1件石核。它是由一长椭圆形巨型砾石横向剖开取其一半制成的,一面为打击面,一面为自然面。在凸弧形剥片缘上,两面打片,边棱上疤痕重叠,凹弧剥片缘一侧多一面打片。

古交旧石器遗存不但地点多,而且内涵丰富,加之从原料到类型乃至形态,都有着较多的一致性,说明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地处汾河流域的古交在整个旧石器时代,曾是远古人类集中从事劳动和生息的场所。

石千峰一带的旧石器地点    石千峰位于吕梁山东北端,太原市区西南约25公里处,海拔1775米。1980年,有关部门对石千峰一带进行调查:石千峰西南1公里的花梁山坡地带有较多石制品外,其它如北石沟、吉峰沟、新华村、窑儿头、大垴上等地点也有零星发现。在发现石制品的地点,没有发现陶片及磨制石器,其时代初步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石千峰共采集到石制品101件,其原料主要是燧石和角页岩,其次是脉石英、石英岩。石器类型有圆头刮削器、石核式刮削器和尖状器。石核分细石核和粗石核两类,细石核又包括楔状和锥状石核。石片数量最多,台面、打击点清楚,多数长大于宽。

石千峰一带的石制品,以细小石器为主体,加工修理主要采用间接法。综观其石器性质和打制技术,特别是典型细石器技术传统的代表性器物如楔状、锥状石核和石核式刮削器的存在,石千峰石器应属于典型的细石器文化传统。

我国四大盆地的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明经纬度最佳)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省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为维吾尔语的汉译名,意为“无缰之马”的大盆地。盆地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甘肃、新疆边境,东西长约1600公里左右,南北最宽处约为600公里左右,面积约为5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较四川盆地大2.6倍,较北疆准噶尔盆地大1.4倍,较吐鲁番盆地大10多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四周高山海拔均在4000~6000米,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和季节变化很大,是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元月份平均温度在零下10℃,7月份均温到25℃,同一地方冬夏温差可达50℃—60℃,昼夜温差达15℃—20℃之间。每当春夏和秋冬之交,早晚寒冷,常常要穿棉衣;而中午气温却很高,穿着单衣还热。所以人们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里的气候特点。盆地的降雨量除西部相对地稍多以外,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都在50毫米以下,东部地区只有10毫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终年滴雨不降。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界于天山、阿尔泰山及西部诸山间,盆地东西长1120km,南北最宽处约800 km,呈三角形,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倾。由于盆地西部有很多缺口,西风带来的水汽可以进入,冬季降雪稍多,故草地较多,流动沙丘易被固定,东部为一片戈壁,中部为草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成地貌发育,边缘有绿洲,畜牧业较发达,石油、煤等资源丰富。

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Chaidamupendi)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东西长8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0公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周围的山脉一般海拔3500—4500米,盆地底部海拔2700—3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边缘至中心,依次分布着戈壁、丘陵、平原。最低处因流水积存,形成许多盐湖和沼泽。蒙语“柴达木”,即“盐泽”之意。南部戈壁带最宽不超过20公里,山地与戈壁之间为一狭窄的山麓洪积扇带;西北部戈壁宽阔,内有一带海拔3000米左右的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下。盆地中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其最低部分有许多盐湖和沼泽。柴达木盆地有不少风蚀地形,约占盆地内沙漠面积的67%,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北部。强风沿断层和裂隙吹蚀后,形成许多和风向平行的吹蚀谷地。谷内经常有流沙堆积,形成沙垄或新月形的沙丘。盆地中的红色岩系多由软硬不同的砂岩和页岩组成。因此,当地表附近出露了页岩,岩体被分割成石柱后,就很快出现了蘑菇石地貌。此外,风城是方山状的或城堡状的风蚀岩体,分布零散孤立,顶部平坦,四壁陡立,近地面有凹入风蚀槽沟,表示壁坡是由于风蚀崖脚所成。风城高可达30米或更多,每组成群分布,彼此分离疏散。风蚀地形还有蜂窝石。因风沙流在石壁上磨蚀成圆形或椭圆形凹穴,成群分布,好似蜂巢。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基础是青藏高原上褶皱山地之间的一个古老结晶变质岩地块,沿南北两侧山麓都有深大断裂,这些断裂带使得在周围山地上升时,盆地却不断下陷,不过它也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上升,使其海拔仍然很高,居我国各大盆地之首。大约在二三亿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湖,后来盆地西部上升,使湖面逐渐缩小,留下5000多个咸水湖。位于盆地中央的察尔汗盐池,是我国最大的钾盐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储盐量达250亿吨,可供全国人民食用8000年之久。盐矿中含食盐95%、钾盐2%,是我国重要化学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四大盆地-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属丘陵状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不但形式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四周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娄山环绕,海拔1000~3000米,多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大约距今1.35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大湖。后因地壳运动,周围上升为山地,东缘的巫山地形较低,湖水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作用下,盆地山脉都成西南—东北方向排列,以川东一带地势最高,华蓥山最高峰海拔约1800米,成为盆地中的最高点。盆地中部丘陵和缓起伏,面积几乎占盆地一半以上,形成一个丘陵性盆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