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药中的白芥子有何作用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4-20 16:52   点击:12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药中的白芥子有何作用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乳腺癌、肝癌、淋巴癌、食管癌、甲状腺癌。

二、中药白芥子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关节麻木、疼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化痰逐饮,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应用范围:寒痰喘咳;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肿毒,跌打肿痛,脚气,阴疽;肢体麻木;关节肿痛,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治痰饮咳喘,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常用

三、白芥子的药性

药材描述:

来源: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

采收:夏末秋初果实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将植株连根拔起,或将果实摘下即可。

加工: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簸净果壳、枝、叶等杂质。)

【性味】无臭,味辛、辣。

①《千金·食治》:味辛,有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乳痈、乳癌、乳腺疼痛、结核、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应用】: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毒性: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整粒敷穴位。

禁忌: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皮肤过敏或溃破者忌用.。

植物名:白芥

拉丁:Brassica alba (L.) Boiss.

科名:十字花科

属名:芸苔属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四、中药白芥子发热剂如何发热

有几种﹑酒炒,醋炒,姜炒,麸炒等!不同的病不同的方式。需对症下药!

五、三伏贴的配方是什么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

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就呼吸疾病来说,三伏贴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等,除此之外,三伏贴还对关节疾病及一些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