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滑石的特性有哪些?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4-29 02:08   点击: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滑石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甘、淡,寒。入胃、膀胱经。

【功效主治】

1.利尿通淋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短赤涩痛,多配伍冬葵子、车前子等,方如滑石散;用于石淋尿血,多配伍海金沙、金钱草等,方如二金排石汤。

2.清热解暑用于外感暑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常与甘草合用,方如六一散;用于湿温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食少苔腻,常与白蔻仁、薏苡仁等同用,方如三仁汤;用于暑湿泄泻,常与茯苓、扁豆、炒薏苡仁等同用。

3.祛湿敛疮用于皮肤湿疹、湿疮,可单用,或与枯矾、黄柏等研末外敷;用于痱子,可与薄荷、甘草同用。

【用量用法】10~15克,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禁忌】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按语】滑石甘淡性寒,质重而滑,淡能渗,寒能清,重能降,滑能利,故为清热滑降、利尿通淋之要药。以其清热利水,而有解暑之功;研末外用,还能收湿敛疮。

【类药鉴别】滑石与石膏均能清热止渴,但滑石止渴在于利窍渗湿使脾胃中和而渴自止,适用于暑热有湿而小便短赤不畅烦渴者,若燥热烦渴则不宜用;石膏止烦渴,在于清阳明经热,使热去而津液存留,故阳明热盛烦渴用之合宜。两者外用均能祛湿收敛,但滑石偏用于湿疹、痱毒流水而奇痒者,煅石膏偏用于疮疡久不收口者。

块状或叶片状集合体,白,浅绿,粉红等颜色,条痕白色,脂肪光泽或珍珠光泽,半透明,软,较轻,有滑腻感。 求关注

二、滑石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盖国胜

(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北京 100083)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矿物颗粒表面纳米化调控及在聚合物中的填充特性”、山东滨州华晨新型建筑材料公司“一年生植物茎秆填充制备塑木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张家港联冠科技发展公司“粉体改性和塑木复合材料生产系统优化研究”等项目的支持。

一、内容简介

(一)主要特点

采用滑石粉包覆木粉,再与废旧塑料一起通过专用的塑木加工设备加工成塑木复合材料。其特点是:①在纤维表面包覆超细滑石粉可以减少复合材料挤出成型过程的内阻力,达到改善加工工艺、提高材料性能的效果。②由于添加了滑石粉,降低了黏度和能耗,提高了材料的力学和耐候、耐热性能。③以计算机辅助塑料模具分析软件设计的复合材料型材挤出专用模具,在成型过程中可有效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尺寸精度及生产效率。④该系列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生产过程采用全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噪音低、单机产量高,挤出速度高。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从设备结构设计和系统配置优化几个方面开展了工程化的开发。

(二)综合特性与创新点

在研制开发塑木复合材料加工技术过程中,以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从国情和市场需要出发,通过优化组合,力求做到工艺合理、节能降耗,其技术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滑石包覆木粉,在挤出过程中可降低熔融黏度,起到润滑剂作用,改善加工工艺,降低能耗,提高塑木复合材料的综合理化性能。

2)研究了相关的滑石包覆改性工艺和配方,原材料中95%以上为废塑料、矿物粉体和农业废纤维料,降低了树脂的用量。

3)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兼备木材与塑料双重特性,制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可与硬木产品相媲美,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刚度(弹性模量)和韧性(冲击强度),产品既能承受静载、动载,又能承受冲击,性价比明显优于其他塑料或木质制品。

4)塑木复合材料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特别适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需求,也是一种理想的木材代用材料。

二、推广应用

针对现有的塑木复合技术存在的挤出体系黏度大、挤出工艺差、性能有待提高,常用塑料共混设备难以满足要求等难题。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制成功一系列塑木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和滑石包覆木粉挤出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申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实用情况良好。

目前已有4 家企业采用了该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对象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化石的特点

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距今48亿~1万年间)的生物遗体或生物活动所留下的遗迹的统称。古生物学研究的唯一对象。通常将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时间阶段,即全新世以前的生物划入古生物的范围。如山东山旺中新世硅藻土层中产出现生种秋葡萄的叶化石。

化石通常根据生物所属的分类的不同,而分别被称为古无脊椎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及按不同生物门类而统称的如珊瑚化石、龟鳖化石、松柏化石等。

同时,还根据生物个体大小的不同,将能用于研究的化石叫大化石,如腕足动物、三叶虫、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等的化石;但对于这些生物的微细构造进行研究时仍然要使用显微镜,如珊瑚化石和具介壳动物的壳的构造等。对于必须利用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微小的化石,称为微体化石,如有孔虫、介形虫、硅藻等。某些大生物的微小部分如轮藻的藏卵器,植物的孢子、花粉,虫牙(虫颚)、牙形石等,甚至小的鱼鳞、鱼牙等也常属于微体化石。这一名词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某些群体生物如苔藓虫、层孔虫,还有如竹节石、软舌螺等,有些学者视其为微体化石,有些学者仍把它们视为大化石。近年来随着石油地质勘探和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应用,在地层中发现了许多极为微小的化石,它们的直径在30~10μm以下,被称为超微化石。超微化石包括颗石、盘星石、微锥等。

将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保存为化石的各种作用被称为化石化作用。形成化石的条件:①古生物要具有能保存为化石的硬体才能保存为化石,不具硬体的古生物在特殊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化石,但机会极少。②死亡生物的遗体要能在绝氧的环境下被保存,并不被机械作用破坏。③要有足够的时间,使古生物遗体在沉积物成岩过程中及成岩作用后具有更为坚硬的物理特性和更具化学稳定性。④在以后的地球内、外力的作用下没有被再次破坏而终于保存下来。一个动物群死亡后,首先形成死亡群。死亡群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尸体经搬运或仍在原地堆积形成尸积群。尸积群中未被有机和无机条件破坏而保留下来的硬体被沉积物掩埋的就叫埋藏群,被搬到远离原来生物生活地区的叫异地埋藏,否则叫原地埋藏。被埋藏的生物遗骸或遗迹在成岩过程中和以后未被破坏而保存下来的就构成了一个化石群。由此又可以看出,能形成化石的只是当时生物群的一小部分,而每一化石群的组成可能是很复杂的。

地层中的化石按其保存特点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化石是自然产物,它的出现及保存状态以及种类等都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其时代下限为1万年左右,上限近40亿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