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云母片是什么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2-11 15:38   点击:1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云母片是什么

不能吃!!

参考下列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云母片由多硅白云母、石英、石榴石和金红石等组成,可出现钠长石、黝帘石及硬绿泥石等,石榴石富Fe和Mg(表1),多硅白云母中的Si可达3.369,也是高压组合.有绝缘及低损失的热阻功能。

天然云母片是厚片云母经过剥分、定厚、切制、钻制或冲制而成,具有一定厚度、一定形状的云母零件,该产品适用于电视机、电力电容器、热继电器、监视显示器、航天、航空、通讯、雷达、耐热骨架片等作为原辅材料。分:电热器芯片、电热器护片、垫片、电子管片、灯泡片,因其材料为天然矿制品,具有无污染、绝缘、耐电压性能好的特点,可根据客户需求冲切各种规格的天然云母片。

在工业上用得最多的是白云母,其次为金云母。其广泛的应用于建材行业、消防行业、灭火剂、电焊条、塑料、电绝缘、造纸、沥青纸、橡胶、珠光颜料等化工工业。超细云母粉作塑料、涂料、油漆、橡胶等功能性填料,可提高其机械强度,增强韧性、附着力抗老化及耐腐蚀型等。除具有极高的电绝缘性、抗酸碱腐蚀、弹性、韧性和滑动性、耐热隔音、热膨胀系数小等性能外,又率先推出片体二表面光滑、径厚比大、 形态规则、附着力强等特点。 工业上主要利用它的绝缘性和耐热性,以及抗酸、抗碱性、抗压和剥分性,用作电气设备和电工器材的绝缘材料;其次用于制造蒸汽锅炉、冶炼炉的炉窗和机械上的零件。 云母碎和云母粉可以加工成云母纸,也可代替云母片制造各种成本低廉、厚度均匀的绝缘材料。

云母片由多硅白云母、石英、石榴石和金红石等组成,可出现钠长石、黝帘石及硬绿泥石等,石榴石富Fe和Mg(表1),多硅白云母中的Si可达3.369,也是高压组合.有绝缘及低损失的热阻功能。

如果单纯是云母的话就 寻常混杂在沙砾里像黄金般金光闪闪的东西就是其中之一

天然云母片是厚片云母经过剥分、定厚、切制、钻制或冲制而成,具有一定厚度、一定形状的云母零件,该产品适用于电视机、电力电容器、热继电器、监视显示器、航天、航空、通讯、雷达、耐热骨架片等作为原辅材料。

当然不能吃

西昆仑变质地体

一、引言

图5-1 西昆仑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构造要素特征及测年样品的分布

构造要素均下半球投影;(a)黑方块为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围岩面理法线,空心圆圈为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的面理法线,空心方块为围岩中的矿物拉伸线理;(b)空心圆圈为推覆面以北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面理法线,黑方块为推覆面南部(推覆体)面理法线;(c)康西瓦一带孔兹岩面理法线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北缘,从西端的帕米尔到东端的阿尔金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延伸1000多公里(图5-1)。中外地质学家多年的研究表明,西昆仑造山带是塔里木地块和羌塘地块在中生代碰撞造山的产物(Dewey et al.,1998;Sengor et al.,1991;Sun et al.,1991;Matte et al.,1996;Li et al.,2002;Xiao et al.,2002a,2002b;姜春发等,1992;肖文交等,2000),并且受到新生代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引起的远距离构造效应的影响(Monlar et al.,1975;Li et al.,2002)。对于该区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地质学家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库地蛇绿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时代的认识上(见第二章:库地缝合带)。然而,由于缺乏精细的年代学资料,在很多问题上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分别对分布在塔里木陆台南缘铁克里克隆起和西昆仑变质地体中变质岩锆石采用SHRIMP及LA-ICP-MS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定年,并结合我们的野外观察,试图对西昆仑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沉积时代、变质时代以及它们揭示的构造演化信息进行探讨。

二、区域地质及野外观察

1.区域地质背景

西昆仑造山带包含以下几个构造单元:塔里木陆台南缘铁克里克隆起、西昆仑变质地体、甜水海-喀喇昆仑地体,以及塔什库尔干地体。其中,库地蛇绿岩代表了塔里木陆台和西昆仑变质地体在早古生代的缝合带(Mattern et al.,1996,2000;潘裕生等,2000)。西昆仑变质地体和甜水海-喀喇昆仑地体之间的界线为康西瓦断裂,该断裂经麻扎后,转向北北西向,经班迪、布伦口,然后逐渐转向近东西向,该断裂一直被认为是横贯昆仑造山带中部的最重要的断裂。

2.塔什库尔干县逆冲推覆构造

沿塔什库尔干县水库至班迪一带,变质岩组合可分两个部分(图5-2),一是南部的角闪岩相副变质岩系(图5-2;图5-5A,B),主要由矽线石榴黑云片岩、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含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含石墨大理岩组成,与康西瓦一带的高级副变质岩岩性完全一致,因此它们是同一套高级变质岩。这套变质岩在塔什库尔干县以北没有发育;另一套岩石组合是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图5-5;图5-5C),主要岩石组合有石榴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变质的玄武岩)、含白云母石英长石片岩(变质的流纹岩)及石英岩(硅质岩),在塔县的北部,还见有橄榄石大理岩、辉石岩等,另有部分石榴子石黑云片岩。野外调查表明,南部的高级副变质岩以逆冲推覆的形式叠加于变质火山-沉积岩之上,在南部的副变质岩中,岩层的面理均以低角度南倾(图5-2;图5-5B;图5-1中的b),在局部露头上,可见到北北西向分布的矿物拉伸线理。北部的变质火山沉积岩中,保留了较好的层理构造,面理几乎与层理平行,且面理产状向南陡倾(图5-2;图5-5C;图5-1中的b),与南部的变质岩形成明显的差异。尽管在塔县水库―班迪一带,逆冲推覆面发育在河谷深处而没有观察到,但新疆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班迪以东的1:5万填图证实了这一逆冲推覆构造。如果依据前人的划分,大致沿这一逆冲推覆带为康西瓦断裂的西延部分,但这与野外观察明显矛盾。因为南部的推覆体与麻扎―康西瓦以北的孔兹岩在岩石组合、变质特征、年龄特征(详见后述)完全可以对应。推覆体应是西昆仑变质地体的一部分,是康西瓦一带孔兹岩系的西延(许志琴等,2004),它是由南向北逆冲到变质的火山-沉积岩之上的。

图5-2 塔什库尔干县东班迪一带逆冲推覆构造

1―石榴矽线片麻岩、石榴黑云片岩类;2―含石墨大理岩;3―变质碎屑岩;4―变质火山岩;5―强变形伟晶岩脉;6―逆冲推覆断层

3.康西瓦构造带的结构特征

康西瓦断裂在现今的西昆仑造山带内是最显著的大断裂,无论在地貌还是在遥感影像上均有明显的反映。这一断裂具有左行滑动特征,显然是阿尔金断裂在西段的构造效应。在康西瓦断裂的北缘,上泥盆统具有磨拉石特征的“奇自纳夫群”不整合在一套孔兹岩系之上(图5-3;图5-5F),这套孔兹岩变形极为复杂(图5-1中的c),除了受多期造山作用的构造变形叠加外,还受到康西瓦左行断裂的影响。已有的资料表明,阿尔金断裂形成的时间在220~240Ma之间(Chen et al.,2004),这一时代与塔里木陆台内的呈东西向分布的煌斑岩形成时代一致(郭坤一等,2003),进一步表明康西瓦断裂是阿尔金断裂的西延部分。由于沿班迪―塔县水库一线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与康西瓦一带在岩性上完全一致的孔兹岩分布逆冲带的南部,因此,作为西昆仑变质地体与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分界,康西瓦断裂西延部分应是这套孔兹岩系的南界。由于交通限制,我们在图5-1中大致标出了该断裂的延伸情况。

图5-3 康西瓦一带地质剖面

1―石榴矽线片麻岩、石榴黑云片岩类;2―砾岩;3―强变形伟晶岩;4―片麻状花岗岩;5―三叠纪块状花岗岩;6―不整合面;7―断层

4.塔里木陆台南缘铁克里克隆起

图5-4 和田―布雅公路示意剖面

1―变砂岩、变粉砂岩类;2―绢云绿泥千枚岩、板岩类;3―绢云绿泥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绿泥黑云长石石英片岩类;4―石英脉;5―强变形长英质岩脉;6―穿切岩石面理未变形的长英质岩脉;7―布雅花岗岩(A型);8―断层;Pt2Al―中元古界艾连卡特群;Pt2Kl―中元古界喀拉喀什群

塔里木陆台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出露在许许沟―阿卡孜以及和田南部的铁克里克隆起带。目前在这一地区获得最老的年龄是阿卡孜―许许沟一带的赫罗斯坦侵入杂岩,形成时代为2.34~2.42Ga,并在1.9Ga发生重熔(Zhang et al.,2005)。在铁克里克隆起带,分布了古元古界喀拉喀什群及艾连卡特群(图5-4)。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已证实艾连卡特群是中元古代晚期的火山-沉积岩系,并在1.0Ga左右发生变质(Zhang et al.,2003)。艾连卡特群从和田南部可以一直向西延伸,在盖孜检查站还有出露(图5-5D),盖孜以北的下石炭统火山岩就发育在艾连卡特群之上,前人所谓的早古生代的大洋斜长花岗岩―奥依塔克岩体也侵入其中。喀拉喀什群主要分布在和田南部,位于艾连卡特群之下,其中发育至少两期长英质岩脉(图5-4;图5-5E)。早期长英质岩脉已强烈变形,而第二期未变形的长英质岩脉穿切了早期的长英质岩脉。另外,在塔里木陆台内,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浅变质及微弱变形的新元古代沉积记录(马世鹏等,1991;方锡廉,1983),并发育了新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沉积岩及基性岩墙群形成于大陆裂解背景(王爱国等,2004;张传林等,2004)。

图5-5 野外地质照片

A,B―塔县水库―班迪南部矽线石榴黑云片岩及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推覆体),岩石面理向南缓倾;C―塔县水库―班迪北部变质火山岩,其中b为玄武岩,已经变质成石榴角闪岩及石榴斜长角闪岩,r为流纹岩,已经变质成白云石英钠长片岩,岩层向南陡倾;D―盖孜南艾连卡特群中的平卧褶皱(标杆在西面),获得其中的变质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的Ar-Ar年龄分别为1050Ma和1020Ma;E―和田南部喀拉喀什群绿片岩相变质碎屑岩,其中发育有两期长英质岩脉,早期的长英质脉发生了强烈变形,而晚期的长英质脉穿切了岩石的面理及早期长英质脉;F―康西瓦一带上泥盆统奇自纳夫群角度不整合在孔兹岩之上

三、采样位置及分析方法

样品分布见图5-1。一件绿片岩相变质的碎屑岩、两件角闪岩相变质的碎屑岩样品分别取自和田南部的喀拉喀什群(KL019)、西昆仑西段的布伦阔勒群(KL017、2023TW-1);一件角闪岩相变质的流纹岩取自西昆仑西段北缘(KL021)、一件眼球状英云闪长岩样品取自西昆仑东段三十里营房北(样品编号:3036TW-1)。样品破碎后手工淘洗分离出重砂,经磁选和电磁选后,在双目镜下挑出锆石(均大于1000粒)。选取代表性锆石200余粒,制靶后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照相,并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及北京大学采用阴极发光对锆石结构进行研究。锆石SHRIMP测年分别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及澳大利亚Curtin大学完成,采用TEMORA标样[约417Ma,n(206Pb)/n(238U)=0.06683]进行校正,扫描数=5,详细的测试流程见文献宋彪等(2002);LA-ICP-MS年龄测试是在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的,采用Com⁃Pex102ArF准分子激光器(波长196nm)和带有动态反应池的四极杆Elan6100DRC型ICP-MS进行锆石U-Pb测定。实验中采用He作为剥蚀物质的载气,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人工合成硅酸盐玻璃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610进行仪器最佳化,采用哈佛大学国际标准锆石91500作为外部校准,样品的同位素比值计算采用GLITTER(ver4.0MacQuarie University)程序。上述测试结果见表5-1、表5-2、表5-3、表5-4。另外,在表5-5中还列出了我们近两年已经发表的部分年龄测试结果(张传林等,2003a、b、c,2004a、b,2005,2006;Zhang et al.,2003,2005,2006)。

表5-1 喀拉喀什群碎屑岩LA-ICP-MS测年结果(KL019)

续表

表5-2 布伦阔勒群碎屑岩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KL017)

续表

续表

表5-3 布伦阔勒群变质火山-沉积岩锆石SHRIMP测年结果(2032TW-1)

注:误差为1σ;Pbc和Pb*分别指示普通铅和放射成因铅;所有同位素比率已对测得的204Pb进行了校正。

表5-4 康西瓦一带桑株塔格群及其中的眼球状英云闪长岩锆石SHRIMP测年结果(3036TW-1)

注:误差为1σ;Pbc和Pb*分别指示普通铅和放射成因铅;所有同位素比率已对测得的204Pb进行了校正。

四、测试结果

1.喀拉喀什群碎屑岩LA-ICP-MS测年结果(KL019)

依据锆石的颗粒大小,明显分两种:一种是颗粒较大者(占锆石总量的1/4),粒状或短柱状晶体,透明,无色或浅粉色,长轴在120~150μm之间,阴极发光显示它们具有显著的震荡生长环带,与花岗岩中的锆石类似(图5-6中1,4,6)。此类锆石边部往往发育溶蚀结构,即边部不平整;另一类锆石颗粒大小不一(占锆石总量的3/4),一般在100μm,在显微镜下透明、无色、短柱状或等轴状,边缘不平整。阴极发光显示,此类锆石有不清晰的生长环带或无生长环带(图5-6中2,3,5,7,8)。LA-ICP-MS测试结果表明,具有显著生长环带的部分为继承性锆石,这部分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分布在1.3Ga、1.64Ga、1.8~2.0Ga、2.3~2.45Ga(表5-1,图5-7a)。我们对阿卡孜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及许许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表明,阿卡孜岩体形成时代为约2.42Ga,许许沟岩体形成时代为2.34Ga,它们在约1.9Ga发生过重熔(Zhang et al.,2005)。上述信息表明喀拉喀什群的源区与塔里木古元古代早期的片麻状花岗岩有关。没有明显生长环带的锆石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年龄出现两个峰值,一个是在0.8Ga左右,另一个是0.9~1.0Ga左右(图5-7a)。但这部分锆石的w(Th)/w(U)比值均大于0.1,具有岩浆锆石的特点。我们对喀拉喀什群之上的艾连卡特群中的变质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的39Ar-40Ar定年表明(表5-5),艾连卡特群主变质期发生在1.0Ga(表5-5)(Zhang et al.,2003),且本区的新元古界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艾连卡特群、喀拉喀什群之上(方锡廉,1983;马世鹏等,1991;王爱国等,2004),这表明喀拉喀什群的沉积时代不可能晚于1.0Ga,那么0.9~1.0Ga、0.8Ga的峰值只可能是变质年龄,而不代表剥蚀源区的年龄。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变质锆石的w(Th)/w(U)比值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如生长速度、流体等,因此并不是所有变质锆石都有低的w(Th)/w(U)比,快速生长的锆石w(Th)/w(U)比值甚至可以大于0.7(Vavra et al.,1999;Whitehouse et al.,2002)。综合上述分析,前人认为的古元古界喀拉喀什群,其沉积的时间在中元古代中晚期,在0.8Ga、0.9~1.0Ga发生了两期重要的变质作用。

图5-6 KL019及KL017号样品部分锆石阴极发光照片及年龄值

其中KL019样品所标注的年龄为207Pb/206Pb表面年龄,KL017标注的为206Pb/238U表面年龄,其他说明见文中

2.布伦阔勒群锆石U-Pb年龄(KL017,2032 TW-1)

大致从塔县水库到班迪一线,前人命名的布伦阔勒群被分为两个部分(图5-1),一部分是南部的一套角闪岩相副变质岩,主要岩石组合包括石榴矽线片麻岩、石榴黑云片(麻)岩、含石墨大理岩等,与康西瓦一带的角闪岩相副变质岩岩性一致,类似华北地台上的早前寒武纪孔兹岩。而北部为一套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及1:5万填图,南部的副变质岩以逆冲推覆的方式置于北部的变质火山-沉积岩之上。在南部的副变质岩中采集了两个样品,其中一个(KL017)取自含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一个样品(2023TW-1)取自矽线石榴黑云片岩。KL017(该样品采用LA-ICP-MS分析,表5-2)的锆石为自形、半自形或不规则状(图5-6),无色透明,粒径在100~150μm之间,大部分锆石呈短柱状,长短轴之比为~2/1,另有少量锆石为等轴状。阴极发光照片显示,少量锆石具有显著的生长环带(图5-6中12,16),而大多数的锆石具有不明显的生长环带(图5-6中11,14,18)或没有生长环带(图5-6中9,10,13,17)。2032TW-1样品(该样品采用SHRIMP分析,表5-3)的锆石在显微镜下为透明无色,短柱状或不规则状,在阴极发光照片中部分锆石有明显的继承性的核。由于两个样品取自同一套变质岩且地理位置一致,测试结果也一致,因此将这两个样品的测试结果放在一起进行统计。测年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生长环带的锆石为继承的碎屑锆石,年龄大于600Ma;而其他类型的锆石,年龄分布在460~200Ma之间。由于测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年龄与207Pb/235U年龄基本谐和,因此采用206Pb/238U年龄进行统计(图5-7b)。比较明显的峰值位于约200Ma,270~240Ma,340Ma,460~400Ma。

图5-7 塔里木陆台碎屑岩年龄分布图谱

a―喀拉喀什群变质碎屑岩锆石U-Pb年龄统计(KL019);b―塔县水库南部布伦阔乐群角闪岩相副变质岩锆石U-Pb年龄统计(KL017,2032TW-1);c―康西瓦一带角闪岩相副变质岩锆石U-Pb年龄统计(原始数据据许志琴等,2004)

从塔县水库北面的变质火山-沉积岩中取自变质流纹岩的锆石呈长柱状或等轴状,透明无色。在阴极发光照片中均有显著的生长环带,没有见到继承性的核。对14粒锆石的14次分析表明,13个测点有谐和的206Pb/238U和207Pb/235U表面年龄,采用206Pb/238U年龄平均,获得的年龄为(228.4±2.1)Ma(n=13,MSWD=0.96),这一年龄应代表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表5-3,图5-8)。

3.康西瓦一带桑株塔格群及其中的眼球状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年龄(3036TW-1)

康西瓦一带出露了一套角闪岩相的副变质岩(许志琴等,2004),侵入于副变质岩的英云闪长岩。锆石分两个部分(3036TW-1):一部分(90%)为长柱状透明无色晶体,150~200μm,长短轴之比在3:1~4:1之间,阴极发光显示显著的震荡生长环带,在两粒锆石中见到有浑圆状继承性的核;另一部分(10%)为粒度细小(50~100μm),采用SHRIMP测年(这个样品在澳大利亚的科庭大学SHRIMP实验室测试),获得岩浆结晶的年龄为(505±10)Ma。对4颗小粒径的锆石测试,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分布在233~250Ma之间,平均值为(239.7±5)Ma。获得一粒浑圆状锆石的年龄为(1736±46)Ma,显然为继承性锆石(表5-4,图5-9)。上述分析表明康西瓦一带桑株塔格群副变质岩发生沉积的时间不晚于505Ma。许志琴等(2004)对这一带的副变质岩锆石做了SHRIMP测年,我们将其结果统计在图5-7c中,从统计结果分析,与我们获得的西昆仑西段的孔兹岩定年结果完全一致。

图5-8 塔县水库北变质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图

图5-9 康西瓦一带侵入于孔兹岩的眼球状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图

五、讨论

1.塔里木陆台: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大陆边缘造山带

表5-5 西昆仑部分地质体年龄表

依据我们对喀拉喀什群变质碎屑岩锆石的测年结果以及对其上的艾连卡特群变质火山岩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的Ar-Ar定年(表5-5),表明铁克里克曾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塔里木南部大陆边缘造山带,造山的时间大约发生在0.9~1.0Ga,这与阿尔金地区(陆松年等,2002)、秦岭南部(扬子地块北缘)(Ling et al.,2003)以及扬子与华夏地块发生拼合的时间是完全一致的(Li,Z.X.et al.,2001,2003),充分说明塔里木地块南缘在格林威尔期发生过板块汇聚,使塔里木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对于塔里木地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的岩浆效应、沉积作用,已有大量的资料积累,从这些资料分析(Chen et al.,2004;Zhang et al.,2006;李曰俊等,1999),裂解开始的时间大约在820~830Ma,在780~800Ma的岩浆活动达到高峰期,这与华南、澳大利亚等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完全可以对应,进一步说明新元古代地幔柱是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内在因素(Li,Z.X.et al.,2001,2003)。上述分析表明,在塔里木陆台内,保留了完整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大陆汇聚及新元古代大陆裂解的年代学证据,是塔里木陆台在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过程中的岩浆-构造效应。

在塔里木陆台内,分布在奥依塔克一带的早石炭世火山岩,被330Ma的奥依塔克岩体侵入(张传林等,2006),而我们对奥依塔克岩体及该区的早石炭世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赵宇等,2001),它们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在该区不存在早古生代的蛇绿岩(丁道桂等,1996),晚古生代的岛弧也缺乏可靠的岩石学及年代学证据(Xiao et al.,2002a、b)。我们推测这一带晚古生代的裂谷活动可能是天山石炭纪裂谷作用在塔里木板块内部的岩浆效应(张传林等,2006),这一岩浆带可与巴楚一带石炭纪层状超镁铁―镁铁质岩相联系,因为从喀什到巴楚分布了一条大型的航磁及重力异常带(芮行健等,2002)。

2.西昆仑变质地体:早古生代的增生造山带

由于康西瓦一带的孔兹岩被晚泥盆世奇自纳夫群不整合覆盖,且被505Ma的英云闪长岩侵入,因此在SHRIMP测年中出现的200~430Ma的年龄值均是变质作用的记录。很显然,塔县南部的孔兹岩无论在岩石组成还是锆石的测年结果,均可以与康西瓦一带的孔兹岩对比,这表明在西昆仑变质地体内,可能不存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角闪岩相副变质岩实质上是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的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的一套岩石组合,这套岩石组合在早古生代和海西期―印支期发生了两期或两期以上的变质。我们注意到,无论是SHRIMP还是LA-ICP-MS的测年结果中,大约在340~200Ma之间,均有年龄分布(图5-7b,c),在240Ma和200Ma左右出现统计峰值,这表明西昆仑变质地体和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可能在240Ma发生碰撞并在200Ma左右最终拼合。从获得的碎屑岩锆石U-Pb年龄以及前人大量的花岗岩年龄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汪玉珍等,1987;张玉泉等,1998;潘裕生等,2000),西昆仑变质地体和塔里木陆台在早古生代发生拼合后,在晚古生代形成新的大陆边缘岩浆弧(叠加在早古生代造山带之上的岩浆弧),这一大陆边缘岩浆弧从石炭纪一直持续到三叠纪,并在印支期与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发生拼合(约200Ma)。由于岩浆弧的高地热梯度,导致孔兹岩系在这一时间段内一直有新生锆石结晶。

张建新等(1999a,1999b)对阿尔金地区的孔兹岩系及榴辉岩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孔兹岩变质的时间为约460Ma,榴辉岩变质的时间是约500Ma,这表明阿尔金地区的孔兹岩与西昆仑东段的孔兹岩在变质时代上近于一致(许志琴等,2004)。然而,西昆仑东段的孔兹岩是否从阿尔金西段通过阿尔金断裂的大规模平移到达目前的位置呢?由于阿尔金断裂形成时代为220~240Ma(Chen et al.,2000),从本区大规模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及未变质、变形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分析,并不支持西昆仑变质地体内的孔兹岩是在240Ma之后通过大规模的左行平移从东部推覆过来的岩片。变质时间及变质作用的一致只说明它们在当时可能属于一个构造带的不同地段。

3.西昆仑西段北缘:没有发现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

我们的测年资料表明,塔县水库以北的变质双峰式火山岩时代为228Ma,布伦口一带的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时代为240Ma(张传林等,2005),前人认为的属于早古生代的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330Ma(张传林等,2006),另外,许荣华等(2000)对中巴公路沿线的大量深成岩测年资料中(潘裕生等,2000),没有大于300Ma的年龄数据。因此有理由推测,西昆仑西段北缘属于印支期造山带,与喀喇昆仑地体相对应。

六、结论

根据我们的测年资料及野外地质观察,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铁克里克隆起曾是塔里木南缘的0.9~1.0Ga的造山带,在这一构造带保留了完整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事件以及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裂解的岩石学、地层学及年代学证据,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在塔里木的岩浆-构造效应;②在西昆仑变质地体内不存在可靠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它是塔里木西南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大陆边缘岩浆弧,这一岩浆弧持续到200Ma左右;③前人厘定的库地蛇绿岩中超镁铁单元和依莎克群基性火山岩单元形成时代不一致,因此不宜放在一起组成一个蛇绿岩套。库地超镁铁岩属于洋中脊的产物,而依莎克群代表弧火山-沉积岩组合,它们均为缝合带中的组成部分。库地缝合带的存在表明,在西昆仑变质地体和塔里木陆台南缘之间曾经存在过一个洋盆,当西昆仑变质地体和塔里木陆台拼合以后,即该洋盆闭合后,保留了洋盆闭合过程中残存的蛇绿岩、弧火山-沉积岩及被卷入的前寒武系构造残片;④西昆仑西段北缘不存在可靠的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它可能属于喀喇昆仑地体的一部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