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云母粉在耐高温涂料中的用量?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2-04 03:06   点击:14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云母粉在耐高温涂料中的用量?

建议加5%~10%左右就可以了。

耐高温涂料:以有机硅为主的耐高温涂料的一般耐热范围200~400℃,若加入适量超细云母粉于配料中,利用硅树脂中取代基与白云母粉体中的OH基反应,可得到耐热度达600℃以上的耐湿热及耐辐射的硅酸盐涂料。

肃北县红尖兵山钨矿床

红尖兵山钨矿床位于甘肃酒泉市西北方向330km 处,属甘肃省肃北县管辖(图版Ⅳ-5)。该矿床是由原甘肃地质局区测二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重砂异常,后经钻探和坑探查明的一处中型钨矿床(中国矿床发现史甘肃卷编委会,1996)。徐玉麟(1983)曾对该矿床宏观地质特征进行过系统总结,并且认为该矿床属岩浆热液矿床。我们在执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期间,对红尖兵山钨矿床开展了较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岩(矿)相学和成矿时代研究(图版Ⅳ-6),并且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确定了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并且建立了综合性成矿模式,该项研究工作对于丰富北山造山带金属矿床研究内容和指导隐伏钨矿床找矿勘查具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矿区地质概况

红尖兵山钨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哈萨克斯坦-北山板块北带优地斜带红石山-黑鹰山地体与公婆泉-月牙山地体汇聚处(甘肃地质矿产局,1989;刘雪亚等,1995;聂凤军等,2005a,2005c,2002b)(图3-4-1)。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沉积物和石炭系下统白山组火山岩,前者为风成沙和残坡积物,后者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流纹英安岩和安山岩。白山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总体走向为60°~80°,倾向南东或正南,倾角60°~80°,其中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和流纹岩之间无明显界线,均为渐变过渡关系,前二者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地带,构成钨矿体的容矿围岩,后者则出露于矿区南部地区。相比之下,安山岩呈不规则团块状分布在矿区北部。矿区范围内侵入岩主要为海西期二长花岗岩株和长英质脉岩,其中二长花岗岩株可直接构成矿体的容矿围岩。就控矿构造来讲,区内除了分布有一向南东方向倾斜的单斜褶曲外,各类断裂破碎带分布广泛,其中以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最为发育,含钨黄玉-石英脉多沿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分布,进而构成一系列北东向产出的钨矿体。成矿期后构造主要为一些北西向高角度逆冲走滑断层,对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图3-4-1 甘肃北山红尖兵山钨矿床地质简图

(据徐玉麟,1983改编)

1―第四系冲洪积物;2―流纹英安岩;3―流纹岩;4―流纹质凝灰岩;5―安山岩;6―云英岩;7―二长花岗岩;8―古板块碰撞对接带;9―断层;10―含钨黄玉-石英脉;11―金矿床;12―钨矿床;13―采样位置;左上角矿床位置图:Ⅰ1―西伯利亚板块雀儿山地体;Ⅱ1―哈萨克斯坦板块红石山-黑鹰山地体;Ⅱ2―哈萨克斯坦板块公婆泉-月牙山地体

二、含钨的侵入岩体

红尖兵山含钨侵入岩出露于矿区中部地段,呈两个不规则状岩株侵位于下石炭统白山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地表上相对孤立的两个岩株东西相距340m,其直径分别为120m和150m,二者均向外倾斜,倾角为45°~80°。在地下250~350m 处,两岩株连接为一整体,构成一规模更大的岩体(图3-4-1)。含钨侵入岩体岩石类型相对简单,岩性也比较均一,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和云英岩。二长花岗岩为浅黄-浅肉红色,细粒花岗嵌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钾长石(35 %)、更长石(25%~35 %)、石英(25%~30 %)和白云母(3 %),副矿物为黄铁矿、辉铋矿、辉钼矿、锆石、萤石、黑钨矿和黄玉。与二长花岗岩相比,云英岩大多在二长花岗岩株的核心部位产出,岩石为灰白-浅黄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或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有石英(55%~65 %)、云母(25%~35 %)和黄玉(2%~8%),其它矿物有钾长石、钠长石、黑钨矿、辉钼矿、黄铁矿、辉铋矿和萤石。需要提及的是,二长花岗岩常常可构成含钨石英大脉、细脉和线脉的容矿围岩,而云英岩中既有浸染状,也有脉状钨矿化产出。

红尖兵山地区4件二长花岗岩和2件云英岩样品主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及计算所获有关参数值列于表3-4-1。由表3-4-1可知,尽管东部和西部两个二长花岗岩株在空间上相距340m,但是它们在主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方面并不存在明显差别。二长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概述如下:①全岩样品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73.43~74.75)×10-2,平均值为74.06×10-2,略高于标准花岗岩值;②(Fe2O3+FeO)、MgO和CaO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2~3.12)×10-2、平均值2.18×10-2,(0.18~0.28)×10-2、平均值0.23×10-2和(0.60~0.95)×10-2、平均值0.79×10-2,这些数值均低于标准花岗岩值;③尽管二长花岗岩与标准花岗岩的碱质总量大体相近,但是前者的K2O/Na2O 比值略低于后者,属正常钙-碱性花岗岩类;④稀土元素含量(∑REE)变化范围为(96.65~99.52)×10-6,平均值98.15×10-6,LR EE/H R EE比值和δE u值变化范围分别为6.34~7.06和0.63~0.76,均低于标准花岗岩相应值;⑤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为一组向右倾斜,并且具有明显铕负异常的曲线(图3-4-2)。所有上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二长花岗岩上侵定位过程中可能发生过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

表3-4-1 红尖兵山钨矿床二长花岗岩和云英岩化学分析结果((1))

图3-4-2 红尖兵山海西期二长花岗岩和云英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形式

HJB-1、HJB-2-东部的二长花岗岩株;HJB-3、HJB-4-西部二长花岗岩株;HJB 7、HJB-8-东部二长花岗岩株内的云英岩

与二长花岗岩样品相比,2件云英岩样品均以富硅、钾和挥发性组分为特点,其中SiO2,K2O和(H2O+CO2)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6.35~76.59)×10-2、(10.10~11.0)×10-2和(1.10~1.17)×10-2。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2件云英岩样品的∑R E E 含量分别为38.85×10-6和41.11×10-6,LREE/HREE比值和δEu值分别为0.77和0.24~0.26,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为2条略向左倾,并且具有明显铕负异常的“V”型曲线。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云英岩是含矿热液流体与二长花岗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二长花岗岩强烈的热液蚀变过程中,LREE和HREE分别发生明显亏损富集,其中LREE和HREE亏损幅度与富集程度呈同消长关系。

三、钨矿化特征

(一)矿体产状

迄今为止,在红尖兵山钨矿化区0.84km2的范围内先后发现和圈定含钨黄玉-石英脉和云英岩化条带173条,其中规模较大,并且具有工业意义的脉体或条带有15条(图版Ⅳ-7、Ⅳ-8)。钨矿化大多在二长花岗岩株内部产出或沿其与围岩的外接触带分布,整个钨矿化带呈近东西产出,长1140m,宽600~800m,垂向延深为650~700m。考虑到大多数含钨黄玉-石英脉环绕2个二长花岗岩株分布,因此,整个钨矿化带大体可划分为东和西两个脉群。东脉群中单体含钨黄玉-石英脉或云英岩条带走向33°~65°,倾向北西,局部地段弯曲反转,倾角77°~89°。脉群的含脉密度为0.18条/m和含脉率为0.029%。相比之下,西脉群中单体含钨黄玉-石英脉或云英岩条带走向为13°~30°,倾向南东,倾角70°~85°。另外,该脉群的含矿密度为0.11条/m和含脉率为0.015%。需要提及的是,东西矿脉群中稀疏而又近于平行的含钨黄玉-石英脉(或条带)在平面上构成一不规则面状矿化带,而在横剖面上则形成一相对倾斜的扇形矿化带(徐玉麟,1983)。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单个含钨黄玉-石英脉和云英岩条带空间分布特征可概述为以下几点:①单个脉体长度为120~420m,平均值219m,宽度为0.19~1.32m,平均值为0.79m,倾斜延深800~1200m;②含钨脉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脉长大于300m 者,其宽度多在0.8m 以上,脉长大于200m 者,脉宽0.5~0.8m,脉长大于100m 者,其宽度为0.1~0.5m;③对于大多数单个含钨脉体来讲,它们大多呈现出中间部位膨大增厚,两端收缩变薄的变化特点,个别脉体膨缩弯曲、尖灭侧现和穿插切割特点亦十分明显。钨矿化在各脉体由窄变宽处发生明显富集,并且构成高品位矿段(图3-4-3);④从地表向深部,含钨细脉和线脉可逐渐过渡为含钨大脉和云英岩条带,同时,含矿脉体的宽度和含脉率也随之降低;⑤对于那些长度大于300m,脉宽大于0.5m的含钨脉体,它们大多具有水平对称分带的特点,即中部为单脉带,向两侧依次出现大脉-细脉带和细脉-线脉带。

图3-4-3 红尖兵山钨矿床代表性含钨黄玉-石英脉相互穿切关系

1―流纹凝灰岩;2―早期含钨石英脉;3―中期含钨黄玉-石英脉;4―晚期含钨石英脉;5―脉侧锂云母-石英蚀变带;6―脉侧硅化或钠长石化蚀变带;7―高品位矿段

(二)矿石类型和矿物成分

依据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差异,可将红尖兵山钨矿床钨矿石划分为2 种类型,即黄玉-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前者主要由含钨黄玉-石英大脉(脉宽大于10cm)、细脉(1~10cm)和线脉(小于1cm)组成,后者主要为含钨云英岩团块或条带。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黑钨矿、锡石、辉钼矿、辉铋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黄玉、日光榴石、钾长石、钠长石、铁锂云母、白云母、绢云母、萤石和方解石。与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相比,云英岩型钨矿石中金属矿物组合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为黑钨矿和黄铜矿,脉石矿物组合基本与前述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相似。

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中的黑钨矿多呈板状、薄板状和针柱状沿黄玉-石英脉两侧脉壁分布,单个晶体长2~8cm,最长达15cm,宽0.3~1cm,最宽为5cm,长宽比值为8:1~6:1。2件单矿物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黑钨矿WO3和MnO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0.5%~74.42%,平均值72.46%和12.46%~15.03%,平均值为13.74%,另外,Nb2O5和SiO2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47%~1.86%,平均值1.67%和0.74%~1.05%,平均值0.89%。与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相比,云英岩型矿石黑钨矿多呈针柱状和半自形-自形粒状分布于云母或石英集合体中,单个晶体长0.6~0.8cm,宽0.1~0.2cm,长宽比值为5:1。2件单矿物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黑钨矿WO3和MnO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6.26%~78.00%,平均值为77.13%和10.34%~11.45%,平均值为10.89%。另外,Nb2O5和SiO2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46%~0.85%,平均值为0.66%和0.35%~0.86%,平均值为0.61%。与前述黄玉-石英脉型矿石黑钨矿相比,云英岩型矿石黑钨矿以相对富含WO3,略贫MnO、Nb2O5和SiO2为特征,反映了二者在物质来源和形成机理方面的差异。

(三)矿石化学成分

2件黄玉-石英脉型和2件云英岩型钨矿石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SiO2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9.76%~85.31%,平均值82.54%和76.47%~80.24%,平均值78.36%;K20 含量为0.28%~0.42%,平均值0.35%和2.54%~2.87%,平均值2.71%;WO3含量分别为1.23%~1.86%,平均值1.55%和0.26%~0.54%,平均值0.40%。从上述两类钨矿石的化学分析数据看,黄玉-石英脉型与云英岩型矿石在部分主要元素含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前者的SiO2和WO3含量明显高于后者,同样反映了二者在形成机理方面的不同。需要提及的是,在所采集到的所有钨矿石样品中,除WO3含量均已达到或超过工业开采标准外,其它有用组分还包括锂、铌和铍,Li2O 含量变化范围为0.3%~0.7%,最高可达2.43%;Nb2O5为0.1%~1%,最高可达2.43%;BeO为0.05%~0.1%,最高值为0.5%。

(四)成矿阶段划分

根据含钨黄玉-石英脉和云英岩条带相互穿切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特点,红尖兵山钨矿床的形成过程大体可划分为气成热液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气成热液期的产物以二长花岗岩株中心部位的云英岩条带或团块为代表,其内石英、铁锂云母、黄玉和黑钨矿分布广泛,局部地段见有辉钼矿、辉铋矿和黄铜矿。热液期可划分为早、中和晚3个成矿阶段,早期为石英-黄玉-黑钨矿阶段,以形成大量板柱状黑钨矿、粗粒黄玉和石英为特征,同时伴生有日光榴石、铁锂云母、白钨矿、绢云母和黄铁矿;中期为石英-黄玉-硫化物阶段,以形成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黑钨矿和磁铁矿为特征,同时伴生有日光榴石、黄玉、石英和绢云母;晚期为石英-碳酸盐阶段,代表性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和萤石。在表生期,原生钨矿石在近地表处遭受风化剥蚀和氧化淋滤作用,进而形成以黄钾铁矾、褐铁矿和孔雀石为代表的次生矿物组合。

(五)围岩蚀变

红尖兵山钨矿床容矿围岩为流纹质凝灰岩和二长花岗岩,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钠长石化和绢云母化,次为钾长石化、绿帘石化、高岭石化、次闪石化、角岩化和矽卡岩化,其中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与钨矿化具密切成因联系。尽管红尖兵山钨矿床热液蚀变类型众多,但是它们多沿含钨黄玉-石英脉体两侧脉壁断续分布,很难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面型或线型蚀变带。相比之下,云英岩化主要呈不规则状条带或团块在二长花岗岩株的核部产出,其代表性蚀变矿物分别为铁锂云母-黄玉-石英和黄玉-白云母-石英。大多数云英岩样品WO3含量变化范围为0.34%~0.54%,个别样品可达0.86%。从岩株中心向外(或向深部),云英岩化逐渐过渡为硅化、钠长石化和绢云母化,同时,WO3含量也随之明显降低。另外,云英岩化带的外围常常分布有钠长石化条带,其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和黄玉-钠长石-石英,钠长石化蚀变岩WO3含量变化范围为0.04%~0.12%,明显低于云英岩钨含量。

四、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一)样品采集及40Ar-39Ar同位素分析方法

如前所述,矿区内的黑钨矿化与云英岩化关系十分密切。云英岩主要由石英、白云母(、铁)锂云母和少量黄玉等矿物组成,中粗粒斑状结构,云母等一般呈较大的片状产出,带状或块状构造。云英岩化通常在沿含钨的黄玉-石英脉两侧呈线状对称产出,由矿脉向外,云英岩化逐渐变弱,矿物粒度也逐渐变细;局部在岩体顶部云英岩化形成面状蚀变。总体来说,早期的高温热液沿构造(裂隙)运移,并在其两侧产生高温热液蚀变,稍晚则沿这些裂隙沉淀形成了含钨的黄玉-石英脉(徐玉麟.1983),因此,云英岩化与黑钨矿的形成时间比较接近,选择云英岩中的白云母用于测年对象来获得黑钨矿的成矿年代是比较合适的。另外,由于矿区内云英岩化十分强烈,致使不少白云母呈直径5cm 左右的巨片状产出,因此,也易于单矿物的挑选与提纯。用于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量的样品采自矿区西部一黑钨矿大脉旁,具体位置见图3-4-1所示。在手标本中和镜下均未见该样品中的白云母有明显的后期蚀变现象,因此,适宜于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定。

首先将纯的白云母(纯度>99%)用超声波清洗。超声清洗过程中要注意清洗液的选择和严格控制时间。一般先用经过两次亚沸蒸馏净化的纯净水清洗3次,每次3min,在此过程中矿物表面和解理缝中在天然状态下和碎样过程中吸附的粉末和杂质被清除。然后在丙酮中清洗2 次,每次3min,在此过程中,矿物表面吸附的油污等有机物质被清除。

清洗后的样品被封进石英瓶中送核反应堆接受中子照射。照射工作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游泳池堆”中进行的。使用H8孔道,其中子流密度约为6.0×1012n cm-2s-1。照射总时间为3064m in,积分中子通量为1.10×1018n cm-2;同期接受中子照射的还有用作监控样的标准样:ZBH-25黑云母国内标样,其标准年龄为132.7Ma,钾含量为7.6%。

样品的阶段升温加热使用电子轰击炉,每一个阶段加热30m in,净化30m in。质谱分析是在MM-1200B质谱计上进行的,每个峰值均采集8组数据。所有的数据在回归到时间零点值后再进行质量歧视校正、大气氩校正、空白校正和干扰元素同位素校正。系统空白水平:m/e=40、39、37、36,分别小于6×10-15mol、4×10-16mol、8×10-17mol和2×10-17mol。中子照射过程中所产生的干扰同位素校正系数通过分析照射过的K2SO4和CaF2来获得,其值为:(36Ar/37Aro)Ca=0.0002389,(40Ar/39Ar)K=0.004782,(39Ar/37Aro)Ca=0.000806。37Ar经过放射性衰变校正;40K 衰变常数=5.543×10-10a-1;坪年龄误差以2σ给出。用ISOPLOT程序(v2.49)计算正和反等时线。详细实验流程请见陈文等(2002)和C hen等(2002)的有关文章。

(二)测年结果

从600℃到1240℃,对红尖兵山钨矿床云英岩中的白云母样品进行了 11个阶段的加热分析(表3-4-2),所获数据构成一条未受明显热事件扰动的40Ar/39Ar年龄谱线(图3-4-4a)。尽管受核反冲和测量误差影响,在年龄谱线左侧始点处(图3-4-4a)出现了4个较低的视年龄值即(76±10)Ma、(150.9±4.2)Ma(、205.7±4.9)Ma和(209.8±2.2)Ma,但其所占的比例很小,谱线的其余部分(89.6%的39Ar积累)非常平坦,有效谱年龄为(216.6±1.6)Ma。根据参与积分年龄的7个点计算所获等时线年龄为(215.2±2.8)Ma(2σ)(图3-4-4b),MSWD值为0.47,反映了数据分布较为均匀。40Ar/36Ar初始比值为333±47(2σ),在误差范围内接近于尼尔值(295.5),表明样品中没有过剩氩的存在。等时线年龄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说明红尖兵山钨矿床云英岩中的白云母样品40Ar/39Ar年龄的测定结果是可信的,并且具有地质意义,基本上能够代表钨矿脉的形成年龄。

表3-4-2 红尖兵山钨矿云英岩中白云母的40Ar/39Ar阶段升温加热分析数据(J=0.010184,m=41.59mg)

图3-4-4 红尖兵山钨矿床云英岩中白云母的40Ar/39Ar阶段升温年龄谱图(a)与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图(b)

五、黑钨矿钐-钕同位素特征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红尖兵山矿床中黑钨矿进行了系统的钐-钕同位素分析,8件黑钨矿样品钐-钕同位素分析结果及特征比值列于表3-4-3。从表3-4-3不难看到,红尖兵山钨矿床云英岩型矿石2件黑钨矿样品(W01-5和W01-6)143Nd/144Nd值分别为0.513078和0.513196。如若将216Ma看作是钨成矿作用的年龄,那么计算所获得的εNd(216Ma)值分别为7.56和5.67。与云英岩型矿石黑钨矿样品相比,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6件黑钨矿样品143Nd/144Nd比值变化范围为0.511877~0.512516,比照216Ma计算所获得εNd(216Ma)值为-14.01~-3.57,明显低于前述云英岩型矿石黑钨矿,反映了二者在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别。

表3-4-3 红尖兵山钨矿床黑钨矿Sm-Nd同位素分析数据及特征比值

六、讨论与结论

由于云英岩中的白云母与黑钨矿的形成时间比较接近,因此白云母的测年结果可以用来近似代表黑钨矿的形成时代。根据上述从红尖兵山钨矿云英岩里白云母中获得的40Ar/39Ar测年结果(坪年龄为216.6±1.6Ma),可以推断红尖兵山钨矿床形成于印支期。该测年结果与笔者曾经报道的在红尖兵山矿区南侧不足20km 处的明水地区发现的印支期二长花岗岩的40Ar/39Ar年龄结果(坪年龄为218.4±0.5Ma)近于一致(江思宏等,2003),再一次证明了本区不仅存在印支期的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而且还有成矿作用发生。由于钨矿的形成与二长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聂凤军等,2004a),因此,该成矿年龄也近似代表了矿区内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即二长花岗岩也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对红尖兵山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化学分析结果(聂凤军等,2004a)与明水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化学分析结果(聂凤军等,2002b)对比发现,这两个地区二长花岗岩类的SiO2、Al2O3、Na2O和K2O含量非常接近,表明其原岩成分非常近似,进一步说明其可能为同一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根据本文获得的成矿年龄216Ma计算获得的黑钨矿εNd值变化于-14.1~+7.56,反映了成矿物质的多来源特征。多数样品的εNd值<0,这可能反映了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古老的地壳物质,少量幔源物质对成矿也具有一定的贡献。尽管在矿区内未见前寒武系地层露头,但是可以推测本区存在前寒武系基底。区域上,前寒武纪地层从新疆的卡瓦布拉克向东经过明水,一直延伸到交叉沟地区(胡霭琴等,1986;聂凤军等,2004b,2002b)。而对于幔源物质,则可能与本区产有大面积的具正εNd(T)值为特征的花岗岩有关,洪大卫等(2000)认为这些花岗岩浆的形成与以幔源物质为主的年轻洋壳的部分熔融作用有关。聂凤军等(2004b)认为,大量亏损地幔源洋壳与少许陆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熔浆,并沿特定构造部位上侵定位,进而形成二长花岗岩株;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含矿熔浆在上侵定位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含钨热液流体,进而形成这种具正εNd(T)值的钨矿石。尽管钨主要来自于大陆壳,但是受其形成环境的控制,在北山地区,由于其地处中亚造山带的中东部,以产有正εNd(T)值的花岗岩为特征(洪大卫等,2000),因此与花岗岩有关的矿产在形成过程中也就有可能带有所在地区的花岗岩的一些特征,即部分钨矿石具正εNd(T)值,因为这些花岗岩可能也提供了一部分成矿物质。鉴于具正εNd(T)值的样品均为云英岩型矿石,而具负εNd(T)值的样品均为黄玉-石英脉型矿石,因此表明这两种类型黑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云英岩型矿石中的成矿物质可能更多的来自部分熔融的洋壳物质,而黄玉-石英脉型矿石中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古老地壳。

近年来北山地区的金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南金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242.8±0.8)Ma(40Ar-39Ar法,坪年龄)(江思宏等,2006),金窝子和拾金坡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228Ma和230Ma(流体包裹体铷-锶等时线,陈富文等,1999)、227Ma和238M(a 铀-铅法)(周济元等,2000),均属于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再次表明,印支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仅对整个北山地区金矿床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对钨矿床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查清印支期构造活动与钨矿形成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入认识本区钨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指导区域找矿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红尖兵山矿区内未见多期的岩浆活动证据,加上用于测年的白云母样品较新鲜,未见明显的蚀变现象,而且40Ar-39Ar测年的谱线较为平坦,后期的热扰动现象均不明显,因此,对于在该矿区8件黑钨矿样品中获得的钐-钕等时线年龄(1336±14)Ma(M SW D 值为8.2)(图3-4-5),判断可能为一条假等时线。主要原因是,矿床的赋矿围岩为石炭系白山组,其最老时代不超过360Ma,因此,认为该年龄值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尽管从理论上来说,钐-钕年龄由于其封闭温度高而比氩-氩法更为可信,但是,所有年龄的解释最终还是需要与实际地质情况结合起来,否则,就是拟合的等时线年龄再好,也将是毫无地质意义的。

七、结论

a.根据容矿围岩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关系,可将红尖兵山钨矿床矿石划分为黄玉-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其中前者主要由含钨黄玉-石英大脉、细脉和线脉构成,而后者为含浸染状黑钨矿云英岩条带或团块。一般来讲,云英岩型钨矿体常为含钨黄玉-石英脉所切割,前者的形成时代明显早于后者。

图3-4-5 红尖兵山钨矿床黑钨矿143Nd/144Nd-147Sm/144Nd图

b.黄玉-石英脉型与云英岩型钨矿石在主要元素含量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别,其中前者SiO2和WO3含量明显高于后者。另外,与云英岩型钨矿石黑钨矿相比,黄玉-石英脉型矿石黑钨矿以明显富WO3、MnO和N b2O5为特征,反映了它们在形成机理上的差异。

c.由于云英岩中的白云母与黑钨矿的形成时间比较接近,因此白云母的测年结果可以用来近似代表黑钨矿的形成时代。根据从红尖兵山钨矿云英岩里白云母中获得的40Ar/39Ar测年结果(坪年龄为216.6±1.6Ma),可以推断红尖兵山钨矿床形成于印支期。

d.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6件黑钨矿样品εNd(216Ma)值为-14.01~-3.57,明显低于云英岩型钨矿石2件黑钨矿样品的εNd(216Ma)值(分别为7.56和5.67),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上的差别。黄玉-石英脉型钨矿石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古老的地壳物质,而云英岩型钨矿石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于幔源,可能为部分熔融的洋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